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
王春英编写的这本《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在掌握相当充足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以地方制度及其相应的历史情境变迁、县政府及其以下各级基层行政机构与地方势力的关系演变(即权力易位)等作为研究架构,并通过民国四川及西康省境内不同地域的县政运作个案详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使“微观”与“中观”到“宏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透过广泛的历史资料的洗练,为建构一个适于解释近代中国社会基层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空间而发挥抛砖引玉作用。全文以民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过程为大背景,把县级政府及其以下各级行政组织的演变作为研究主线,按时间顺序分成专题,着重考察四川及西康两省县级政府、县以下区、乡(镇)、村社等基层行政机构的调整及其职能的充实、县政人员的甄选与训练、基层公务人员的配置及其待遇,以及各县乡镇保甲体系调整等地方行政...
王春英编写的这本《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在掌握相当充足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以地方制度及其相应的历史情境变迁、县政府及其以下各级基层行政机构与地方势力的关系演变(即权力易位)等作为研究架构,并通过民国四川及西康省境内不同地域的县政运作个案详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使“微观”与“中观”到“宏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透过广泛的历史资料的洗练,为建构一个适于解释近代中国社会基层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空间而发挥抛砖引玉作用。全文以民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过程为大背景,把县级政府及其以下各级行政组织的演变作为研究主线,按时间顺序分成专题,着重考察四川及西康两省县级政府、县以下区、乡(镇)、村社等基层行政机构的调整及其职能的充实、县政人员的甄选与训练、基层公务人员的配置及其待遇,以及各县乡镇保甲体系调整等地方行政,详细剖析国民政府县政整改之成败,同时探讨地方精英势力在民国后期的发展态势及其与地方行政权力的消长关系,进而透视民国时期地方权力结构的变迁历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是在历史唯物主主义指导下,对民国时期基层社会权力结构这一重要课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研究的成果,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和创新:(1)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大量研究文献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很好地确定了研究的起点,遵守了学术规范。(2)在发掘收集第一手的县政资料特别是县级档案资料上下了很大功夫,使书稿的立论建立在较为坚实的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3)在对学界既存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充分论证辨析,进而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独立的见解,特别是关于国民政府通过县政整改基本上建立了以县政权为核心的权力结构,并控制县以下的基层政权,取代了传统的地方权力结构这一新见,对于地方社会权力架构课题研究的深入是有创获和启发的。(4)书稿运用多学科的方法,注意不同地方差异的比较研究,重视县以下基础社会的微观分析,采取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5)书稿的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资料丰富、论析确当、文笔流,是一项有较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填补了四川地方史相关领域空白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更深刻认识近代中国国情、省情,对于当今中国基层政权的改革和完善也不乏历史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