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终结

联合创作 · 2023-09-28 05:47

作家、《纽约时报》评论版的编辑斯考特•麦克姆逊既是“9•11”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又曾为联合国人权高官工作过,《一代人的终结》以独特的视角、沉思而优雅的文笔刻画了一个美国知识分子在“9•11”事件之后沉痛反思美国全球权力的心路历程。此书既有震撼人心的现场镜头与亲历者的强烈感受,又有对于美国外交政策以及联合国人权外交的敏锐观察与细致分析,情理兼具,是一本了解美国社会内部对“9•11”事件的反应与反省的难得好书。

——引自著名作家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作者)的评论

通过对“9•11”事件之后的影响和纽约原貌的描写,斯考特•L.麦克姆逊将我们又带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期。在那段时间,人们对美国自身的意义和美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意识既特别清晰,同时也异常困惑。这本书帮助我们意识到,我们曾经是什么样子,如今又是什么样的状况。这是一本忠实于现实并将事件描写得淋漓尽致的...

作家、《纽约时报》评论版的编辑斯考特•麦克姆逊既是“9•11”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又曾为联合国人权高官工作过,《一代人的终结》以独特的视角、沉思而优雅的文笔刻画了一个美国知识分子在“9•11”事件之后沉痛反思美国全球权力的心路历程。此书既有震撼人心的现场镜头与亲历者的强烈感受,又有对于美国外交政策以及联合国人权外交的敏锐观察与细致分析,情理兼具,是一本了解美国社会内部对“9•11”事件的反应与反省的难得好书。

——引自著名作家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作者)的评论

通过对“9•11”事件之后的影响和纽约原貌的描写,斯考特•L.麦克姆逊将我们又带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期。在那段时间,人们对美国自身的意义和美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意识既特别清晰,同时也异常困惑。这本书帮助我们意识到,我们曾经是什么样子,如今又是什么样的状况。这是一本忠实于现实并将事件描写得淋漓尽致的作品。

——斯蒂文•科尔,《幽灵战争和本•拉登们》的作者,新美国基金会主席

作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主义者,斯考特•L.麦克姆逊同时也深爱着他的国家。他帮助我们了解了“9•11”恐怖袭击和两年后巴格达联合国代表处遭遇袭击给当地人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全球政治的重要意义。身为丈夫、父亲、朋友、同事、记者、编辑、美国人和一名世界公民,作者在本书中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科韦姆•安东尼•阿皮亚,《荣誉密码》和《世界大同》的作者,美国笔会主席

本书主要内容有4个方面

1. 9•11事件发生那一刻,作者处于事件的核心地带,目睹了整个过程,那种难以置信的悲伤和心肺撕裂的感觉迄今难忘,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无法形容的悲伤,同时也记录了幸存者的感受和行动。

2. 作为一家独立而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纽约时报》的编辑,作者详细记录了媒体记者和编辑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做出版面内容的选择,如何寻找和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报道及评论。

3. 在9•11背后迷雾一般的现实中,在巨大的忧伤、愤怒的阴云笼罩下,对发生在9•11事件背后深刻的社会、国际和政治原因进行理性的分析、保持明智看法、设法在传媒上保持个人和大众由9•11引发的各种情绪之间微妙的平衡性,是极其的困难的事情。而这正是一个新闻记者在灾难来临时需要做的事情,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及他工作的媒体上是如何艰难地保持这样的平衡,并且继续探索这场灾难背后更深刻的政治意义和行动准则。

4. 对美国国家力量和政策的反思和批判

9•11事件不仅仅引发美国政府的反恐政策的实施,而且引发各种理性和非理性的反应。作为冷战结束后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9•11之前或许美国人和美国政府都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对美国力量的挑战力量的存在,而且这样的挑战不同于以往任何挑战,它是潜伏的、隐蔽的,具有极其复杂的国际背景和政治根源。作为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在911以后对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具有攻击性的反恐策略和国际政策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批判也是贯穿本书的一个重要线索,这也充分显示了美国独立知识分子卓越的自我反思能力。

作者特殊的工作经历,使其一方面能够以内部视点近距离观察美国政策的形成,另一方面又从外部视点洞见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局限性。在结语中,作者以这一变动的时代为背景,对奥巴马政府进行了评估。

斯考特•L.麦克姆逊(Scott L. Malcomson),1961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学期间专业方向为中华帝国晚期历史,毕业论文《论康有为的“大同书”》发表在伯克利的《历史回顾》上。1983年为《纽约时报》工作,2001年至2004年任职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现为《纽约时报》编辑、畅销书作家、美国笔会资深会员、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终身会员。主要著作有《Tuturani:太平洋群岛的政治之旅》(1990年)、《帝国的边缘:东南欧、土耳其和中亚游记》(1994年),《一滴血:美国的种族灾难》(2000年,被选为《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2000年重要的书” 和“年度学术著作”)等。曾经获得美国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杂志奖。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