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學場
探討日本殖民時期東亞文學與文化的跨境交流
為深陷歐洲中心主義的西方人文學提供靈感,並建構批判性的亞際史觀
自甲午戰後到冷戰體系形成之前,殖民主義在東亞掀起大規模的人群流動與文化混雜,迫使我們至今猶須不斷回溯東亞現代文化生成的種種假設,挖掘東亞內部的文化傳承與變異形態,探討戰爭與變局、體制與資本、中心與邊陲、主體與他者、族群與帝國、語言與翻譯、藝術與互文,如何影響文藝的表現與傳播,又如何形成多維的文學史競合。
《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一書,聚焦於20世紀前半期東亞變局中活躍一時的跨文化流動現象,探討「滿洲國」、台灣、朝鮮、中國淪陷區的文藝生產經驗。此時期的跨文化流動過去分屬各國的文學史範疇,不易被置於一個視野下關注。然而,剛脫離污名化階段的滿洲國文學、淪陷區文學,或者隸屬殖民地文學的台、韓文學,十分有必要置於同一個視野下進行...
探討日本殖民時期東亞文學與文化的跨境交流
為深陷歐洲中心主義的西方人文學提供靈感,並建構批判性的亞際史觀
自甲午戰後到冷戰體系形成之前,殖民主義在東亞掀起大規模的人群流動與文化混雜,迫使我們至今猶須不斷回溯東亞現代文化生成的種種假設,挖掘東亞內部的文化傳承與變異形態,探討戰爭與變局、體制與資本、中心與邊陲、主體與他者、族群與帝國、語言與翻譯、藝術與互文,如何影響文藝的表現與傳播,又如何形成多維的文學史競合。
《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一書,聚焦於20世紀前半期東亞變局中活躍一時的跨文化流動現象,探討「滿洲國」、台灣、朝鮮、中國淪陷區的文藝生產經驗。此時期的跨文化流動過去分屬各國的文學史範疇,不易被置於一個視野下關注。然而,剛脫離污名化階段的滿洲國文學、淪陷區文學,或者隸屬殖民地文學的台、韓文學,十分有必要置於同一個視野下進行後殖民省思。透過複數文學史的交叉觀察,重新解釋文化殖民現象,尋覓其中的思想資源,有其當代意義。
《東亞文學場》作者
岡田英樹╱日本立命館大學名譽教授
金在湧╱韓國圓光大學國語國文學部教授
張泉╱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劉曉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大久保明男╱日本首都大學東京人文科學研究院教授
蔣蕾╱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金昌鎬╱韓國江原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恆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王惠珍╱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柳書琴╱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李海英╱中國海洋大學朝鮮語系教授
代珂╱日本首都大學東京人文科學研究院助教
簡中昊╱國立屏東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助理教授
郭誌光╱國立台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蔡佩均╱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徐淑賢╱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