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联合创作 · 2023-10-07 03:30

本书是马堡大学康德专家莱因哈特•布兰特最新的专著,书中融会贯通了七个主题。涉及先验感性论的时空;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中“恶”的难题;绝对命令的普遍性;法哲学中包括法、非法、正义和刑法的难题;自然的目的;启蒙的实践内容;以及人的尊严。他逐个检验康德的论证是否禁得住推敲。布兰特质疑康德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划分;法哲学中对物权和人身权的区分;以及自然和人的自由具有统一规定性的说法等,他认为这些思想对今天已毫无裨益。 他赞叹康德“绝对命令”和“人的尊严”的观念,但也提出见解,纠正时下的若干误读。如同卢梭的公意,绝对命令不是个人意愿的累加,因而不能把康德的道德义务理解为:将个人的行动准则普遍化,它不囿于个人、甚至已被普遍认可的准则,而世去建立全新的我们共同遵守的法则。我们在道德上如何建立“应然”,始终具有内容上的开放性。布兰特极为推崇“人的尊严”的概念,人是目的,而不...

本书是马堡大学康德专家莱因哈特•布兰特最新的专著,书中融会贯通了七个主题。涉及先验感性论的时空;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中“恶”的难题;绝对命令的普遍性;法哲学中包括法、非法、正义和刑法的难题;自然的目的;启蒙的实践内容;以及人的尊严。他逐个检验康德的论证是否禁得住推敲。布兰特质疑康德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划分;法哲学中对物权和人身权的区分;以及自然和人的自由具有统一规定性的说法等,他认为这些思想对今天已毫无裨益。 他赞叹康德“绝对命令”和“人的尊严”的观念,但也提出见解,纠正时下的若干误读。如同卢梭的公意,绝对命令不是个人意愿的累加,因而不能把康德的道德义务理解为:将个人的行动准则普遍化,它不囿于个人、甚至已被普遍认可的准则,而世去建立全新的我们共同遵守的法则。我们在道德上如何建立“应然”,始终具有内容上的开放性。布兰特极为推崇“人的尊严”的概念,人是目的,而不是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制度的手段、工具,乃是康德实践哲学的宏旨。本书汇集了康德哲学的诸多难题,各路研究者迄今对其莫衷一是。本书贡献了一家之言,即便有人对勃兰特的阐读抱有异议,依然会被他细密和连贯的论证而折服。

莱因哈特•布兰特,1937年出生,德国康德研究专家,曾长期执教于马堡大学哲学系,与人合作创建了“康德档案馆”,被遴选为哥廷根科学院通讯院士,担任科学院版《康德全集》第25卷的编辑工作。他的康德研究擅长于追踪和分析康德哲学的历史语境。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