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世界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卡尔•马克思
不管你怎样看待马克思的理论,他至今仍然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人物。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本书的大多数内容以前都曾发表过,尽管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文章未曾以英语发表过。因此,现在那些不懂意大利语的人能够阅读霍布斯鲍姆最初以意大利语发表的许多文章,至少可以阅读关于1880年到1883年马克思主义史的三项重要研究。单是这些研究就足以使本书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何改变世界》是一位90多岁老人的著作。我们大多数人到达这个年纪,能够自己从扶手椅里站起来已是幸事,更不用说从事历史研究了。它无疑不会是这种不屈不挠精神赐予我们的最后著作。
——英国当代思想家 特里•伊格尔顿
过去30年里,思想、政治和方法论上的一系列大地震侵蚀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为什么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应当从这些大地震...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卡尔•马克思
不管你怎样看待马克思的理论,他至今仍然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人物。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本书的大多数内容以前都曾发表过,尽管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文章未曾以英语发表过。因此,现在那些不懂意大利语的人能够阅读霍布斯鲍姆最初以意大利语发表的许多文章,至少可以阅读关于1880年到1883年马克思主义史的三项重要研究。单是这些研究就足以使本书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何改变世界》是一位90多岁老人的著作。我们大多数人到达这个年纪,能够自己从扶手椅里站起来已是幸事,更不用说从事历史研究了。它无疑不会是这种不屈不挠精神赐予我们的最后著作。
——英国当代思想家 特里•伊格尔顿
过去30年里,思想、政治和方法论上的一系列大地震侵蚀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为什么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应当从这些大地震中幸存下来呢?霍布斯鲍姆以清晰优雅的笔调令人信服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显然希望,人们将会高举火炬,把它传给未来的一代代人。
——美国西部法国史学会主席、曼哈顿学院历史学教授 杰夫•霍恩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是在历史需要的时刻出现的一个强有力的文本。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占领”运动对资本主义霸权的挑战,正如霍布斯鲍姆在其结论中所说,现在确实是“认真对待马克思”的时候了。幸运的是,这本书为我们恰好需要的专心、认真和敏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典范。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艾米•布茨比
毋庸置疑,摆在我们面前的《如何改变世界》乃是霍布斯鲍姆生前整理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既是作者对自己一生所坚持的史学观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他对自己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的反思和探寻。……事实上,正是这部著作展示出一个世纪老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和未来走向的思索,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阅读。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俞吾金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备受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被多个国家的大学授予名誉学位。
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同龄人,1917年出生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港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1919年,举家迁住维也纳,十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孤儿霍布斯鲍姆于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战”后受创最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转赴英国,幸运地躲过之后的纳粹大屠杀,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二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剑桥完成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英国费边社的历史。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和...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备受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被多个国家的大学授予名誉学位。
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同龄人,1917年出生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港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1919年,举家迁住维也纳,十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孤儿霍布斯鲍姆于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战”后受创最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转赴英国,幸运地躲过之后的纳粹大屠杀,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二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剑桥完成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英国费边社的历史。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82年退休后,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政治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98年,英国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为其颁发了名誉勋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02年,被任命为他一生执教的伯克贝克学院校长,由于他的辞职信一直未获批准,实际上他至死都是该校校长。2003年,获得杰出欧洲史研究奖。2012年,中国国庆日凌晨,因病在伦敦谢世。
译者简介:
吕增奎,哲学硕士,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共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和海外当代中国学研究。主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G.A.柯亨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3部文集,翻译《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的复兴:富裕启示录》(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3部专著,发表论文和译文2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