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札

联合创作 · 2023-10-02 23:29

北京大学用为通选课教材,多所高校选作“新生必读 ”

被《新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33本青年书目”之一

“一个大学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困惑作出了解答,这样的老师,在今天很稀有了。”

◎ 内容简介

《十九札》是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一共 19 封。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办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 4 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 推荐

朱青生把他的“科学、理性”的大学理想细化为点滴的规矩、日常的范例,然后口传心授,把心得告诉来听课的、来电话、来家里作客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回答...

北京大学用为通选课教材,多所高校选作“新生必读 ”

被《新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33本青年书目”之一

“一个大学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困惑作出了解答,这样的老师,在今天很稀有了。”

◎ 内容简介

《十九札》是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一共 19 封。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办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 4 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 推荐

朱青生把他的“科学、理性”的大学理想细化为点滴的规矩、日常的范例,然后口传心授,把心得告诉来听课的、来电话、来家里作客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回答,把它们写成信寄给苦恼的提问者;再然后,这信这实用亲切的文字开始在学生间流传;最终,四年后,它们被有心人搜集整理出来,面向了更多的“在追求科学、理性的大学路上摸索的人”。

——《南风窗》

老朱在《十九札》里,一本正经地谈方法、谈理性,我却读出了他冷静背后的一腔真情。他是怀着对学术的爱,对学生的爱,带着他那点书呆子气,用他全部的治学经验和生命体验,来写这十九封长信的。

—— 孔庆东

朱青生,1957年生于镇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后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海德堡大学美术史研究所博士。1985年—1987年任教于中央美院,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至今。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