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史
就中国而言,现代化的变迁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亦非面临外侮时的“冲击一反应”过程;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延续。
自1800年起的一个半世纪里,在严酷的运作背景之下,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酝酿、肇始与起步,既有后发展国家普遍遭遇的困境、也存在着中国文明独特的沉重遗产。
当历史的时钟被拨到1949年,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自1800年以降的那段历史的影响却久久不会消散:1949年以后的所有历史都可以在这渐渐远逝的一个半世纪中找到最初的基因和起点。
《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自1995年出版以来已经经历了十来个春秋。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学术解收的力量,曾经风靡于中国学术界。本书即是在那一特定时期,一群知识分子依据现代化理论进行探索的结果。
本...
就中国而言,现代化的变迁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亦非面临外侮时的“冲击一反应”过程;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延续。
自1800年起的一个半世纪里,在严酷的运作背景之下,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酝酿、肇始与起步,既有后发展国家普遍遭遇的困境、也存在着中国文明独特的沉重遗产。
当历史的时钟被拨到1949年,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自1800年以降的那段历史的影响却久久不会消散:1949年以后的所有历史都可以在这渐渐远逝的一个半世纪中找到最初的基因和起点。
《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自1995年出版以来已经经历了十来个春秋。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学术解收的力量,曾经风靡于中国学术界。本书即是在那一特定时期,一群知识分子依据现代化理论进行探索的结果。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现代化变迁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著作。它以现代化为指向与核心,从政冶、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学术、军事、习俗诸方面重新观察并叙述了1800年至1949年的这段历史,全方位地描述了中国社会这一时期的宏观全景和内在脉络。本书以其视野开阔,结构新颖,立论鲜明,材料扎实,文风从容的特点在专业工作者和非专业读者中获得好评。
历史翻过了20世纪,进入了新的一页。本书作为具有探索性质的通论性著作;在学术转型的年代得到了史学界和知识界同仁的肯定,同时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必不可少的一本著作。本书2006年的再版,既是对于过去研究的回顾,更是对于未来探索的推动。
许纪霖:1957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业硕士毕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先后担任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出版有《无穷的困惑》(1988)、《智者的尊严》(1992)、 《中国现代化史》(主编)(1995)、《寻求意义》(1997)、《许纪霖自选集》(1998)、《另一种启蒙》(1999)、《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编选)(2001)、《中国知识分子...
许纪霖:1957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业硕士毕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先后担任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出版有《无穷的困惑》(1988)、《智者的尊严》(1992)、 《中国现代化史》(主编)(1995)、《寻求意义》(1997)、《许纪霖自选集》(1998)、《另一种启蒙》(1999)、《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编选)(2001)、《中国知识分子十论》(2003)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