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役 : 1945柏林战役

联合创作 · 2023-09-17 18:20

【内容简介】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

离德国首都东部不到62公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中,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令人目瞪口呆的战斗即将打响,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这座古老的文明之都,即将化为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废墟。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一次,被复仇冲昏头脑的士兵将枪口瞄向了柏林市民,“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这场战役给柏林带来了毁灭性创痛。它不仅导致纳粹利维坦巨兽的垮台,也为冷战时期的一系列国际问题埋下了伏笔。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寻访了2000多人,包括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科涅夫、崔可夫、海因里希等盟军将领,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在冷战局势紧张时期,瑞恩不顾阻挠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不肯公开的档案,最终汇聚成这部用真相...

【内容简介】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

离德国首都东部不到62公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中,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令人目瞪口呆的战斗即将打响,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这座古老的文明之都,即将化为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废墟。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一次,被复仇冲昏头脑的士兵将枪口瞄向了柏林市民,“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这场战役给柏林带来了毁灭性创痛。它不仅导致纳粹利维坦巨兽的垮台,也为冷战时期的一系列国际问题埋下了伏笔。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寻访了2000多人,包括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科涅夫、崔可夫、海因里希等盟军将领,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在冷战局势紧张时期,瑞恩不顾阻挠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不肯公开的档案,最终汇聚成这部用真相震撼世界的经典之作。

在《最后一役》中,一方面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另一方面却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透过战争和政治层面的内核,瑞恩再次将笔端指向生存这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他说,在这段黑暗岁月里,“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得胜利更为正确”。对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深刻书写,使得这本书成为“论述战争的不朽著作之一”。

【编辑推荐】

1、“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非虚构战史典范“二战史诗三部曲”第3部,讲述第三帝国崩溃的真实历史记忆。

2、全新改版,将视角聚焦于参与战争的普通人,让历史的面孔足够清晰,诠释足够真实的二战。

3、“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路口的巨人”科尼利厄斯•瑞恩,讲述战争中人的故事,历时十余年,采访2000余人,“无一字无出处”的二战历史经典。

4、国内资深二战史研究者校译,修订内容几乎占全书的90%。

5、 “我们精通战争远甚于和平,熟谙杀戮远甚于生存。” 战争的面目系列③,铭记二战,从这里对历史肃然起敬。

【媒体推荐】

科尼利厄斯•瑞恩掌握了大量资料,而且知道如何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进一步提升了在上一本畅销书《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讲述了纳粹德国在1945年4月最后三周的经历……瑞恩的这本书中,有美国指挥官在看到集中营后难以置信的惊诧,有希特勒藏身之地最后时刻发生的故事,还有无数进攻的士兵和柏林平民的遭遇。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巨著。

——《科克斯书评》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一项罕见的成就……将会让后代获益无穷。

——詹姆斯•A.米切纳(普利策奖获得者)

一部巨著,讲述了终结欧洲战场战事的柏林战役。

——《华盛顿邮报》

历史上没有几场战役能比二战结束前的柏林会战更凶残、绝望、勇敢和骇人,也没有人能比瑞恩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书的每一页上都熠熠生辉地写满了反抗与勇气,以及冒着个人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壮举。

——亚马逊普通读者

在更为理性的今天,整个人类都应该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给后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而瑞恩的这部经典历史、不朽著作,使这份遗产从一个角度得以永远保留了下来。

——王义国(《遥远的桥》《最后一役》译者)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1974)

但凡经历过战场,每个人都会对战争有着更为真切的思考,科尼利厄斯·瑞恩就是其中一位。

身为二战时期杰出的战地记者,瑞恩曾随同美国第8、第9空军参与14次轰炸行动,亲历诺曼底登陆,跟随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在前线,瑞恩与成千上万的亲历者密切接触。不论是艾森豪威尔、巴顿、蒙哥马利这些军事天才,还是登陆诺曼底、参与市场—花园行动的年轻士兵,抑或纳粹将领海因里齐、沦陷区的柏林市民,都在他的笔下保留了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忆。《时代》周刊评论道,科尼利厄斯·瑞恩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战争带来的伤痛,曾经深深嵌入亲历者的生命,让他们重拾那段记忆并不容易。从1956年起,瑞恩陆续奔赴德、法、苏联,耗时8年寻找幸存者...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1974)

但凡经历过战场,每个人都会对战争有着更为真切的思考,科尼利厄斯·瑞恩就是其中一位。

身为二战时期杰出的战地记者,瑞恩曾随同美国第8、第9空军参与14次轰炸行动,亲历诺曼底登陆,跟随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在前线,瑞恩与成千上万的亲历者密切接触。不论是艾森豪威尔、巴顿、蒙哥马利这些军事天才,还是登陆诺曼底、参与市场—花园行动的年轻士兵,抑或纳粹将领海因里齐、沦陷区的柏林市民,都在他的笔下保留了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忆。《时代》周刊评论道,科尼利厄斯·瑞恩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战争带来的伤痛,曾经深深嵌入亲历者的生命,让他们重拾那段记忆并不容易。从1956年起,瑞恩陆续奔赴德、法、苏联,耗时8年寻找幸存者,在采访5000多位见证人之后,最终完成旷世杰作“二战史诗三部曲”。1959年《最长的一天》首先上市,立即在战后国家引起震动,人们纷纷致信,感谢瑞恩让他们头一次知晓,自己的爱人、朋友、邻居曾经在那个伟大的时刻经历了什么。

科尼利厄斯·瑞恩先后被授予克里斯托弗奖、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学奖以及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74年,他因癌症病逝。美国新闻界特别以他的名义设立奖项,以此致敬这位“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交叉路口的巨人”。

董旻杰

资深战争史研究者,曾任“知兵堂”执行总编,目前主要从事战争史翻译、审校和编撰工作,著有研究阿登战役的代表作品《沸腾的雪:阿登反击战》。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