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

联合创作 · 2023-09-25 03:04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全景式再现了开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全过程,这是我国第一本记载政策性银行发展历史的专著,它的出版也是中国金融史学界的一件大事。

成立于1994年的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历史虽不足20年,但却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创银行支持城建的融资新模式,还是主动关注民生金融、以批发的方法破解千家万户的融资难题;无论是规范发展融资平台、面对金融危机"逆境托举市",还是率先在全球"投棋布子"、实现国际合作的互利共赢,开行都彰显了"国字号"银行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与担当。

我国开发性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是由于开行努力走出一条把国际先进金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开行的中长期融资优势...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全景式再现了开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全过程,这是我国第一本记载政策性银行发展历史的专著,它的出版也是中国金融史学界的一件大事。

成立于1994年的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历史虽不足20年,但却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创银行支持城建的融资新模式,还是主动关注民生金融、以批发的方法破解千家万户的融资难题;无论是规范发展融资平台、面对金融危机"逆境托举市",还是率先在全球"投棋布子"、实现国际合作的互利共赢,开行都彰显了"国字号"银行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与担当。

我国开发性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是由于开行努力走出一条把国际先进金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开行的中长期融资优势相结合,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的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

今天的开行,不但是中国中长期投融资的主力银行,也是中国最大的债券银行、最大的外汇贷款银行、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以及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成为中国金融乃至世界金融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1994年3月17日,我国历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开行忠实履行"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崇高使命,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紧紧跟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步伐,主动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和作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1994年3月17日,《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2号文)发布。通知指出,为更有效地集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国务院决定组建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正部级单位),对由其安排投资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资金总量和资金结构配置上负有宏观调控职责。4月14日开行开业。当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新闻:"国务院决定组建国家开发银行".这是我国金融机构中唯一以"国家"命名的银行。"国家"意味着开行的政府背景和政策性定位,昭示着开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宗旨;"开发"契合了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喻示着开行在中长期投融资领域中的独特定位;"银行"就是要以银行的一般原理办开行。

1994~1997年是开行初创的四年,开行承担起探索中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之路的重任。当时,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民经济在保持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以下简称"两基一支")等领域建设资金不足。在此背景下,199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成立不久的开行,把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任务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运用信贷手段对承贷项目进行资金总量和结构调节,有力配合了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对支持国家"两基一支"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这一时期,开行把九成以上的贷款投向电力、能源、交通、原材料、机电轻纺、农业和林业等国家重点领域。在开行的支持下,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岭澳核电站等先后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开行大胆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建立政策性银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和完善与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初创审贷分离机制,加强对政策性项目的风险管理,业务运行走上良性轨道。但受当时经济体制、社会环境、政策融资观念以及银行运作模式等多重因素制约,开行的运作带有明显的传统政策性投融资痕迹,风险不断积累,1997年底的不良贷款率达32.63%.如何在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健康发展,成为摆在全体开行人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1998年,是开行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警示下,防范金融风险前所未有地被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中央确定了经济增长8%的目标,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断扩大内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开行新一届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深入调研,提出了在"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办行的新思路,推进信贷体制改革,翻开了开行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开行的首次信贷体制改革,从控制增量风险起步。1998年4月,针对之前"计委挖坑,开行种树"的业务模式,开行主动面向市场筛选项目,对所有新增贷款项目建立风险路演审查机制,在项目评审上设立"防火墙",实行本息回收与项目受理、评审、贷款的"三挂钩"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以防控增量风险。1999年1月,开行启动以化解存量风险为主的第二轮信贷改革。2000年11月,为适应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开行又推进第三轮信贷改革,提出与国际接轨的"八项标准"和"五个一流"的目标,全力向国际一流银行迈进。

通过艰辛努力,开行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先是从1997年底的32.63%降到2000年底的8.78%,而同期的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在两位数徘徊。2005年第二季度至今,开行的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达到并保持国际同业先进水平。在中国的国有银行中,开行率先走出不良贷款的"泥潭",让国内外同业刮目相看。

经营业绩的提升,提振了开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开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开行从1998年以后,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支持"两基一支"领域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在城市,开行牢牢把握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期,从安徽芜湖起步,与各地政府建立新型银政合作关系,探索支持城建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开行运用建设市场的方法,孵化培育融资平台,成功破解中国城镇化融资难题,大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各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农村和基层,开行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秉承"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的理念,"走下去"打通民生金融的融资瓶颈。开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创新开展应急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助学贷款、保障房建设贷款等民生业务,在金融机构中形成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效应,使广大老百姓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

在海外,开行全球范围内"投棋布子",各类机构和工作组逐步覆盖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开行以上合组织银联体为起点,推动全球多边金融合作,既主动服务国家经济外交和能源资源战略,又实现了自身国际合作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行形成了以"两基一支"为"一体",以民生金融和国际合作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开行一边按照国务院出台的改革方案稳步推进改革转型,一边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出台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转型后的开行发生了股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公司化、银行功能综合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等方面的变化,但开行的国有性质、基本职能、市场定位、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展示了开行形象,让世界感受到开发性金融的中国力量。

实践的创新,带来的是理论的突破。在多年的办行实践中,开行人对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开行领导集体汲取国际先进金融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实际,逐步明确了开行作为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把政府组织优势与开行融资优势有机结合,弥补市场空白和缺损,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理论。

开发性金融理论,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和使命,以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市场建设为核心,以银政合作、社会共建为抓手,以规划先行为方法和前提,以中长期融资推动为载体的科学的金融理论。开发性金融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金融理论,也成为开行业务拓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成为开行发展中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实践硕果累累,其理论与案例进入了哈佛等国际顶尖高校的课堂,很多人都希望从开行的足迹中,解读这条迥异于西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发展道路。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以时间顺序为总体脉络,分两篇记述了开行发展改革的历程。其中,第一篇包含第一章至第三章,阶段从1994~1998年,主要回顾了开行成立的背景和过程,描述了开行探索政策性银行办行道路、积极履行国家赋予职责的历程;第二篇包含第四章至第十七章,阶段从1998~2012年,主要分阶段讲述了开行从传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国际一流开发性金融机构迈进的历程,分专题再现了开行在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对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了系统性的阐述。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真实再现了开行发展改革的峥嵘历程,深入总结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为构建和完善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长期投融资体系提供历史借鉴。《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准确记录了开行强国富民的经典案例。师学长技、畅游蓝海,总结开发性金融打通融资瓶颈的成功经验,为破解开行发展中的新难点提供生动教材。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用事实和案例说话,坚持客观性和可读性相结合,文字严谨、史感浓郁,鲜活描绘了开行多年来探索、变革、发展的历史轨迹,全景再现了开发性金融理论从萌芽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今天的开行以8000多名员工,管理着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不良率、人均资产、人均利税在国内排名第一,国际上也属一流。开行的历史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金融史上一部生动的教课书。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