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2:28

他,小时候一个毫不起眼的孩子,少年时代转学到京都,给人的印象总是动不动就哭,还体弱多病。大学毕业后,生活困顿、整日疲惫不堪,强烈的自卑感笼罩着他。就在这时,他巧遇了自己一生的恩师。他的一生,崎岖而又坎坷。人生中的诸多感悟、深切体会,最终成就了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贡献以及他个人奋进、谦逊的人格,都足以让"朝永振一郎"这个名字在物理发展史上熠熠放光。收录于此书中的随笔、演讲、游记。到处都能感受到那种温暖而又充满智慧的灵光。

朝永振一郎,日本理论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6年3月31日生于日本东京,192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1941年任东京文理科大学物理学教授,提出量子场论的超多时理论。1949年,朝永振一郎应聘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提出了高密度极限的多费密子体系的一维模型理论,回国后创建了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1956年后,先后出任东京教育大学校长、日本学术会议会长、东京教育大学光学研究所所长。1965年因重整化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7月8日在东京病逝。

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物理学》(上、下)(岩波书店)、《物理学读本》(MISUZU书房)、《镜中的物理学》(讲谈社)、《量子力学》(MISUZU书房)。

江沢洋,1932年出生于东京,1960年东京大学数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担任东京大学理学部助教,1963年出访美国、...

朝永振一郎,日本理论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6年3月31日生于日本东京,192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1941年任东京文理科大学物理学教授,提出量子场论的超多时理论。1949年,朝永振一郎应聘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提出了高密度极限的多费密子体系的一维模型理论,回国后创建了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1956年后,先后出任东京教育大学校长、日本学术会议会长、东京教育大学光学研究所所长。1965年因重整化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7月8日在东京病逝。

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物理学》(上、下)(岩波书店)、《物理学读本》(MISUZU书房)、《镜中的物理学》(讲谈社)、《量子力学》(MISUZU书房)。

江沢洋,1932年出生于东京,1960年东京大学数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担任东京大学理学部助教,1963年出访美国、德国,1967年返回日本。先后担任学习院大学助教、教授,2003年担任名誉教授,获理学博士学位,专攻理论物理、概率过程论。主要著作有《谁看到了原子》(岩波书店)、《波动力学形成史》(MISUZU书房)、《现代物理学》(朝仓书店)等。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