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屏幕 : 从电影到智能手机
☆ 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法国当代电影评论家让·塞鲁瓦的经典著作。
☆ 本书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中的一本,本书中的理论与探讨构成了超现代性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当今的电影和媒介文化、诊断今日全球的状况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 在高科技的助推下,人们迎来了总体屏幕的时代,见证了屏幕的膨胀和爆炸、影像的饱和及其过度供应。当我们穿梭在小屏幕与大银幕之间,我们看到了什么?在电影—生活之中,我们如何存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超现代的阶段,电影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超电影。超电影呈现出三大基本逻辑,即夸张化、影片时空的去限制化以及时空形式的复杂化、自我指涉,由此又构成了三种影像概念,即过度—影像、多路—影像、距离—影像。在高科技的助推下,人们迎来了总 体屏幕的时代,见证了屏幕的膨胀和爆炸、影像的饱和及其过度供...
☆ 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法国当代电影评论家让·塞鲁瓦的经典著作。
☆ 本书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中的一本,本书中的理论与探讨构成了超现代性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当今的电影和媒介文化、诊断今日全球的状况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 在高科技的助推下,人们迎来了总体屏幕的时代,见证了屏幕的膨胀和爆炸、影像的饱和及其过度供应。当我们穿梭在小屏幕与大银幕之间,我们看到了什么?在电影—生活之中,我们如何存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超现代的阶段,电影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超电影。超电影呈现出三大基本逻辑,即夸张化、影片时空的去限制化以及时空形式的复杂化、自我指涉,由此又构成了三种影像概念,即过度—影像、多路—影像、距离—影像。在高科技的助推下,人们迎来了总 体屏幕的时代,见证了屏幕的膨胀和爆炸、影像的饱和及其过度供应。电影受到来自其他媒介的冲击与威胁——电视、广告、信息屏幕、娱乐屏幕(电子游戏/MV)、表达屏幕(录像艺术/数字艺术),电影的类别身份和符号身份被置于危机之中。然而我们见证的不是电影的没落,而是在这种媒介文化中超电影逻辑和精神的全面扩张,它渗透到各种媒介之中,世界从此被建立在电影—风格之上的影像所塑造,存在从此成为一种电影—生活。本书中的理论与探讨构成了超现代性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当今的电影和媒介文化、诊断今日全球的状况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吉尔·利波维茨基是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哲学家、超现代性理论的重要代表。著有《空虚时代:论当代个人主义》《责任的落寞:新民主时期的无痛伦理观》《超级现代时间》等。
让·塞鲁瓦是法国当代电影评论家、17世纪文学和戏剧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