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论

联合创作 · 2023-10-09 14:12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夏季学期讲座)》主要讲述了:20世纪末,随着海德格尔早期著作的陆续编辑出版,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继发表出来,推动了国际海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尔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属于其弗莱堡早期的思想,后收入作者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第63卷,1988年出版,1999年出了英文单行本。海德格尔讲授这门课时,时年34岁。

本讲座有两个突出的现象学的解构的例子:一个是从一开始,海德格尔就对“本体论”(存在论)这个概念做了某种“拆解”的工作:既没有完全抛弃它,又通过回到存在的源始经验将它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区分开来了,这里面包括对存在本身意义的恢复,尽管这个阶段是以作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义为中心。另一个是在...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夏季学期讲座)》主要讲述了:20世纪末,随着海德格尔早期著作的陆续编辑出版,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继发表出来,推动了国际海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尔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属于其弗莱堡早期的思想,后收入作者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第63卷,1988年出版,1999年出了英文单行本。海德格尔讲授这门课时,时年34岁。

本讲座有两个突出的现象学的解构的例子:一个是从一开始,海德格尔就对“本体论”(存在论)这个概念做了某种“拆解”的工作:既没有完全抛弃它,又通过回到存在的源始经验将它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区分开来了,这里面包括对存在本身意义的恢复,尽管这个阶段是以作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义为中心。另一个是在讲实际性的“此在”这个概念时,海德格尔用了两节(第4节和第5节)对在西方古希腊和基督教传统观念融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有关人的“僵硬”观念进行了解构,因为不拆解这种观念,我们便无法真正“看”到“此在”本身的意义。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何卫平,哲学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解释学之维》(人民出版社,2009年)、《高达美》(伽达默尔),台湾扬智出版公司,2009年。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一书2013年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