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现历史 : 中国中心观在

联合创作 · 2023-09-17 03: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费正清与列文森为代表,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红叶西方冲击之后,才能向近代社会演变。相反,柯文则认为对中国社会的研究应避免以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准,反对把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视为西方历史的延续,倡导以中国本身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和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美国史学界第一次对中国中心观做出明确详细的描述,也是对几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三种主要模式进行批判性总结的第一部著作。

每一位研究中国的历史学者都应该阅读此书。柯文揭开了塑造和扭曲美国关于19、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隐藏假设。他道出了大多数美国历史学者对中国的过去所提的问题,以及他们据此写出的历史,既受他们自己的文化偏见所限制,也为中国自身的历史现实所左右……一次提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费正清与列文森为代表,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红叶西方冲击之后,才能向近代社会演变。相反,柯文则认为对中国社会的研究应避免以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准,反对把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视为西方历史的延续,倡导以中国本身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和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美国史学界第一次对中国中心观做出明确详细的描述,也是对几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三种主要模式进行批判性总结的第一部著作。

每一位研究中国的历史学者都应该阅读此书。柯文揭开了塑造和扭曲美国关于19、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隐藏假设。他道出了大多数美国历史学者对中国的过去所提的问题,以及他们据此写出的历史,既受他们自己的文化偏见所限制,也为中国自身的历史现实所左右……一次提升意识的体验。——《美国历史评论》

柯文,1934年生,美国韦尔斯利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中国与基督教:传教运动与中国排外主义的发展(1860—1870)》(1963年)、《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1974年)、《在中国发现历史》(1985年)《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等。

译者简介

林同奇,1923年生于北京。1941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两年后转入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历史系,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起先后在香山、北京西郊、张家口和洛阳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长达35年之久。1984年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东亚系和哈佛燕京学社任研究员(Associate)直至2015年7月去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与美国学术思想。发表中英文论文约40余篇,译著数本,专著代表作为《林同奇文集:人文寻求录—...

柯文,1934年生,美国韦尔斯利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中国与基督教:传教运动与中国排外主义的发展(1860—1870)》(1963年)、《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1974年)、《在中国发现历史》(1985年)《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等。

译者简介

林同奇,1923年生于北京。1941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两年后转入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历史系,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起先后在香山、北京西郊、张家口和洛阳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长达35年之久。1984年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东亚系和哈佛燕京学社任研究员(Associate)直至2015年7月去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与美国学术思想。发表中英文论文约40余篇,译著数本,专著代表作为《林同奇文集:人文寻求录——当代中美著名学者思想辨析》。

张隆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于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并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社会文化史、比较殖民史、史学史及公共历史。已出版研究专著《族群关系与乡村台湾》,口述历史《坐拥书城》(合著),史料集《恩典之美》(合编),以及中英日韩文学术论文多篇。

肖艳明,华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前瑞士银行香港分行董事总经理,哈佛大学香港同学会前会长。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