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書(讀者版)

联合创作 · 2023-10-01 16:13

‧ 《紐約時報》暢銷書

‧ 熱銷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家

‧ 被譽為心理學界最重要、最神祕的傳奇作品

‧ 理解榮格其人和心理學理論來源的重要著作

「我對你們吐露的這些歲月,我追尋內在圖像的那些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光。其他一切都源於此。開始於那段時間,後來的細節幾乎都不重要。我整個生命就是闡釋那爆發自無意識的謎,如河流般淹沒了我,威脅要擊潰我。這些內容超過了區區一輩子。後來的一切都只是外在的分類,科學的解釋,與生活的融合。但包含了一切的神祕開端,始於當時。」

――榮格,1957

「十九卷的《榮格全集》,皆為《紅書》註釋,那是榮格終生心理意象的原始素材。」

――索努•山達薩尼(本書編輯、註釋者)

《紅書》約創作於1914到1930年間,是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私人日記,這段期間他遭逢內在及外在生活的重大變故。這本日記記錄了榮格個人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

‧ 《紐約時報》暢銷書

‧ 熱銷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家

‧ 被譽為心理學界最重要、最神祕的傳奇作品

‧ 理解榮格其人和心理學理論來源的重要著作

「我對你們吐露的這些歲月,我追尋內在圖像的那些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光。其他一切都源於此。開始於那段時間,後來的細節幾乎都不重要。我整個生命就是闡釋那爆發自無意識的謎,如河流般淹沒了我,威脅要擊潰我。這些內容超過了區區一輩子。後來的一切都只是外在的分類,科學的解釋,與生活的融合。但包含了一切的神祕開端,始於當時。」

――榮格,1957

「十九卷的《榮格全集》,皆為《紅書》註釋,那是榮格終生心理意象的原始素材。」

――索努•山達薩尼(本書編輯、註釋者)

《紅書》約創作於1914到1930年間,是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私人日記,這段期間他遭逢內在及外在生活的重大變故。這本日記記錄了榮格個人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歷程,成為他日後寫作的主要靈感,並由此發展出如「原型」、「集體無意識」、「共時性」、「個體化」等一系列分析心理學的理論。

《紅書》就如同聖杯,長期以來只有關於它的流言屢屢飄過。1961年榮格過世後,其後代堅拒榮格學家接近本書,絕不許任何人過目,長達四十年之久;直到2009年出版為止,全世界只有少數幾人見過《紅書》。

《紅書》是榮格的紙上聖殿,以超過四百頁的羊皮紙裝訂成大開本,一如中世紀手抄本,彷彿以特殊語言構成的另類宇宙,充滿象徵,閱讀不易;榮格本人曾考慮出版只有文字的版本。這本《紅書:讀者版》即重現了《紅書》的全部內文,並由著名榮格歷史學家索努•山達薩尼編輯、註釋與導讀。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榮格內在發展的讀者,《紅書:讀者版》更便於閱讀,亦可與原摹本相互參照。

《紅書》與其說是榮格的陰影,不如說《紅書》幫助榮格面對他的陰影。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榮格勇敢的無意識征途中,看到屬於自己個人心靈整合的可能道路。

卡爾•榮格C. G. Jung

瑞士精神病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建者。思想博大精深,學貫東西方,一生著作浩繁,其學說包括對「心理類型」的描述,對「集體無意識」的探索,以及把心理視為一種表現在「個體化」過程中的「自我調節系統」,對後世哲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教育等諸多領域都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紅書》約創作於1914到1930年間,是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私人日記,這段期間他遭逢內在及外在生活的重大變故。這本日記記錄了榮格個人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歷程,成為他日後寫作的主要靈感,並由此發展出如「原型」、「集體無意識」、「共時性」、「個體化」等一系列分析心理學的理論。

索努•山達薩尼(Sonu Shamdasani)/編輯、註釋與導讀

榮格歷史學者,任教於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他廣泛使...

卡爾•榮格C. G. Jung

瑞士精神病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建者。思想博大精深,學貫東西方,一生著作浩繁,其學說包括對「心理類型」的描述,對「集體無意識」的探索,以及把心理視為一種表現在「個體化」過程中的「自我調節系統」,對後世哲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教育等諸多領域都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紅書》約創作於1914到1930年間,是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私人日記,這段期間他遭逢內在及外在生活的重大變故。這本日記記錄了榮格個人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歷程,成為他日後寫作的主要靈感,並由此發展出如「原型」、「集體無意識」、「共時性」、「個體化」等一系列分析心理學的理論。

索努•山達薩尼(Sonu Shamdasani)/編輯、註釋與導讀

榮格歷史學者,任教於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他廣泛使用文史哲理論、印度吠陀經典、基督宗教歷史文獻、中國典籍、現代藝術及榮格著作等知識背景註解榮格《紅書》。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