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古籍善本图录
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典籍,古籍线装书收藏量近40万册,其中善本图书3000余种、4万余册,四部皆备,尤以古代地方志、目录学文献、边疆图籍、明清别集、丛书的收藏为特色,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海内外古籍界均有相当的影响。
这批珍贵的古籍与南京大学一起经历了动荡时期的颠沛流离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繁荣发展。抗战时期,古籍历经兵燹,幸得南大前辈不畏艰辛、冒死守护,才得以完整留存。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这两所大学收藏的古籍全部集中在南京大学。曾担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胡小石、副馆长的李小缘,原中文系的陈...
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典籍,古籍线装书收藏量近40万册,其中善本图书3000余种、4万余册,四部皆备,尤以古代地方志、目录学文献、边疆图籍、明清别集、丛书的收藏为特色,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海内外古籍界均有相当的影响。
这批珍贵的古籍与南京大学一起经历了动荡时期的颠沛流离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繁荣发展。抗战时期,古籍历经兵燹,幸得南大前辈不畏艰辛、冒死守护,才得以完整留存。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这两所大学收藏的古籍全部集中在南京大学。曾担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胡小石、副馆长的李小缘,原中文系的陈钟凡、罗根泽、戚法仁、程千帆,原历史系的缪凤林、胡允恭,原生物系的欧阳翥,原化学系的倪则埙等诸多教授,以及任教或求学于南京大学及其前身的福开森、钟泰、潘重规等先生,都先后把自己收藏的古籍捐赠给母校,使得南京大学的古籍不断丰富。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国家“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推动下,南京大学的古籍保护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我们的古籍保存条件位列全国高校前茅,建设拥有一流现代化设施的文献修复中心,而珍贵古籍影像数字化文献服务以及整理出版《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70册)、《南京大学藏古籍珍本丛刊·稿抄本卷》(40册)等工作,更是让原来藏身书库的珍本秘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