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水影
也斯的《山光水影》,使读者在人影匆匆、泛眼的风光里头,看到许多人们视而不见的香港面貌。他把香港的山水,都放到恰当的位置,引起人们的游兴逸致。他对香港这城市怀有一份深厚的感情,自童年时代从近乎乡村的黄竹坑搬到北角,也斯便处处留神。
香港这座城市的街道、人群、山水、光影、颜色、欢乐与哀伤,构成了《山光水影》一书的内容。
也斯,原名梁秉钧,生于广东新会,在香港长大,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创办杂志,推动香港本地文艺创作发展。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后为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于2013年1月6日逝世。
梁文道说,2013年1月也斯去世的时候,在香港不止是文化界,而且是整个香港社会都惹起了一番的震动。到了今天终于整个香港这个一向对于文学,对于诗比较冷漠的一个社会,回过头来认识到了也斯的价值,认识到了文学之于香港,它应该有的一个本来的地位。
廖伟棠说,我觉得也斯不只是诗人,不只是文学家,他对整个香港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香港文化的本土认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作用跟很多政论家、文化批评学者靠呼吁、立论不一样,他真正用作品奠定了文化认同基础。没有文化作品,再怎么鼓吹香港有本土文化有文学...
也斯,原名梁秉钧,生于广东新会,在香港长大,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创办杂志,推动香港本地文艺创作发展。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后为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于2013年1月6日逝世。
梁文道说,2013年1月也斯去世的时候,在香港不止是文化界,而且是整个香港社会都惹起了一番的震动。到了今天终于整个香港这个一向对于文学,对于诗比较冷漠的一个社会,回过头来认识到了也斯的价值,认识到了文学之于香港,它应该有的一个本来的地位。
廖伟棠说,我觉得也斯不只是诗人,不只是文学家,他对整个香港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香港文化的本土认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作用跟很多政论家、文化批评学者靠呼吁、立论不一样,他真正用作品奠定了文化认同基础。没有文化作品,再怎么鼓吹香港有本土文化有文学,都是没用的。他实实在在地在用诗和小说、跨界的艺术等奠定香港文化。
南京作家黄梵评价他,“也斯的学识、谦逊、爱港的拳拳之心,让他能看清香港诸多文化问题的答案,成为矫正香港文化的一代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