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周易注疏
《周易》为儒家经典五经之首,地位尊崇,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魏王弼、晋韩康伯曾为之作注,唐孔颕逹等在王、韩易注的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释,并对注文加以疏解,形成“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注疏》。在流传过程中,《周易注疏》产生了众多版本,不同版本之间文字有较大异同,此次整理,使用的底本是 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藏八行本。该本源于北宋监本,相较于后起的诸多版本而言,讹误较少。所用校本,经注部分,主要以《四部丛刊》影印南宋淳熙间抚州公使库刻《周易注》九卷《略例》一卷(卷七至十
孔穎達,字沖遠,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生於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卒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孔穎達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于天寶,博士階段師從易學研究者郭彧研究《周易》,畢業後就職於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古籍整理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