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教育

联合创作 · 2023-10-11 23:25

本书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一群在波兰维尔诺,即现今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森林中,进行抗德斗争的游击队员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扬内茨的父亲和兄弟为德军杀害,母亲被德军捉去做性奴,他找到了游击队,与战友们一起度过了饥寒交迫的日日夜夜,经受了战斗的洗礼,最后成长为波兰军队的一名军官,并在二战结束后考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患难中的骨肉同胞,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以《欧洲教育》为篇名,颇具哲理意味:“欧洲一直拥有世上最好、最美的大学,在那儿产生了我们最美好的思想,给最伟大的作品带来灵感的思想,就是自由、尊严和博爱这些概念。欧洲的大学是文明的摇篮。但还有另一种欧洲教育,我们当前正在接受的教育:行刑队、奴役、酷刑、强暴——摧毁一切令生活美好的东西。”有着悠久文明的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这看起来不可思...

本书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一群在波兰维尔诺,即现今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森林中,进行抗德斗争的游击队员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扬内茨的父亲和兄弟为德军杀害,母亲被德军捉去做性奴,他找到了游击队,与战友们一起度过了饥寒交迫的日日夜夜,经受了战斗的洗礼,最后成长为波兰军队的一名军官,并在二战结束后考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患难中的骨肉同胞,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以《欧洲教育》为篇名,颇具哲理意味:“欧洲一直拥有世上最好、最美的大学,在那儿产生了我们最美好的思想,给最伟大的作品带来灵感的思想,就是自由、尊严和博爱这些概念。欧洲的大学是文明的摇篮。但还有另一种欧洲教育,我们当前正在接受的教育:行刑队、奴役、酷刑、强暴——摧毁一切令生活美好的东西。”有着悠久文明的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这看起来不可思议,却实在值得今天的人们去深思。

罗曼·加里(1914-1980)法国作家。祖籍俄罗斯,十四岁移居法国。一九四0年加入戴高乐组织的自由法国部队,担任飞行员,三等勋章获得者。曾以埃米尔·阿雅尔的笔名成为惟一一位先后两次获得龚古尔奖的作者。《欧洲教育》(1945)是作者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于战争期间写成,获得评论奖。萨特在《现代》杂志发表评论称其为“最好的抵抗运动小说”。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