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发现历史

联合创作 · 2023-10-01 00:19

《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修订版)》试图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从上海寻找诠释"现代中国缩影"的一把锁钥。这不仅需要对人与生活有关的各层面、各领域的实证研究,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分析与理论架构。过去的得失成败与经验教训,无疑会对今天具有借鉴参考的意义。

现代化概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急遽现代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在1927-1937年的上海表现得十分典型。现代化造就了上海城市与都市文明,也塑造了具有现代城市人格的一代上海人。这一切,构成一幅现代上海都市世俗生态画卷,也深刻地推动了上海历史的前进,奠定了上海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地位。 其中,尤以中国国情带有浓郁上海特色的变异文化,成为上海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向,而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致命弱点,又使得转型社会中的上海人人格及其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势差的二元结构与发...

《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修订版)》试图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从上海寻找诠释"现代中国缩影"的一把锁钥。这不仅需要对人与生活有关的各层面、各领域的实证研究,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分析与理论架构。过去的得失成败与经验教训,无疑会对今天具有借鉴参考的意义。

现代化概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急遽现代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在1927-1937年的上海表现得十分典型。现代化造就了上海城市与都市文明,也塑造了具有现代城市人格的一代上海人。这一切,构成一幅现代上海都市世俗生态画卷,也深刻地推动了上海历史的前进,奠定了上海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地位。 其中,尤以中国国情带有浓郁上海特色的变异文化,成为上海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向,而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致命弱点,又使得转型社会中的上海人人格及其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势差的二元结构与发展轨迹。这表明,上海人与上海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有赖于国家独立与整个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完成。

忻平,男,1954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科教党委宣传处处长兼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并任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协会理事长、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民俗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曾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广岛大学和美国讲学和交流,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研究有较多成果。出版学术专著3本、主编2本、译著1本,合作出版20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著述有《王韬评传》(1990年)、《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1996年)、《1937:深重的灾难...

忻平,男,1954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科教党委宣传处处长兼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并任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协会理事长、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民俗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曾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广岛大学和美国讲学和交流,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研究有较多成果。出版学术专著3本、主编2本、译著1本,合作出版20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著述有《王韬评传》(1990年)、《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1996年)、《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1999年)、《民国社会大观》(1991年,第一主编)等。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