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联合创作 · 2023-10-03 23:27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可分为“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和“纪念谭朴森先生”两个主题,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识读与考释、传世文献在再次梳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关系、新见出土文献对学术史的意义以及谭森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等。论文作者大多是目前正在参与中国古典学重建的学者或谭朴森先生的生前友好。此次发表的论文,无论是研究出土文献的,还是研究传世典籍的,都结合了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反思近年来古典学重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旨在将古典学重建推向前进。论文集中研究出土文献及相关问题的论文有35篇,内容涵盖殷墟甲骨文、西周春秋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以及魏晋出土文献,都是各学科门类中前沿性的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传世文献和学术史方面的论文9篇,都是对传世文献和学术史上的重大问题进...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可分为“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和“纪念谭朴森先生”两个主题,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识读与考释、传世文献在再次梳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关系、新见出土文献对学术史的意义以及谭森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等。论文作者大多是目前正在参与中国古典学重建的学者或谭朴森先生的生前友好。此次发表的论文,无论是研究出土文献的,还是研究传世典籍的,都结合了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反思近年来古典学重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旨在将古典学重建推向前进。论文集中研究出土文献及相关问题的论文有35篇,内容涵盖殷墟甲骨文、西周春秋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以及魏晋出土文献,都是各学科门类中前沿性的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传世文献和学术史方面的论文9篇,都是对传世文献和学术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具体而微研究的论文,内容也都非常重要。与谭朴森先生熟识的友人、学生,此次发表了多篇纪念谭先生的会议文章,以表示对这位杰出汉学家的尊敬和怀念。

谭朴森先生(1931——2007),西方杰出汉学家。1931年出生于中国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其父母是爱尔兰传教团的传教士。1937年,谭朴森先生入中国烟台的一所英语学校读书。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被日本侵略者拘禁,并被投入位于山东的一个日本集中营,直至1945年被美国伞兵部队解救。战争结束后,一家人返回北爱尔兰。谭朴森先生先在贝尔法斯特(Belfast)完成了中学学业,接下来先后就读于阿姆斯特丹公费大学、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明尼苏达大学、加利福尼亚蒙特雷(Monterey)的美国陆军语言学校,其后又在日本当过一段翻译,在台湾教书数年。1959年,德国汉学大家卫德明( Hellmut Wilhelm )招收他为弟子,从此在西雅图(Seattle)的华盛顿大学继续求学。第二年被授予学士学位,并撰写出他的成名之作——博士论文《慎子逸文...

谭朴森先生(1931——2007),西方杰出汉学家。1931年出生于中国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其父母是爱尔兰传教团的传教士。1937年,谭朴森先生入中国烟台的一所英语学校读书。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被日本侵略者拘禁,并被投入位于山东的一个日本集中营,直至1945年被美国伞兵部队解救。战争结束后,一家人返回北爱尔兰。谭朴森先生先在贝尔法斯特(Belfast)完成了中学学业,接下来先后就读于阿姆斯特丹公费大学、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明尼苏达大学、加利福尼亚蒙特雷(Monterey)的美国陆军语言学校,其后又在日本当过一段翻译,在台湾教书数年。1959年,德国汉学大家卫德明( Hellmut Wilhelm )招收他为弟子,从此在西雅图(Seattle)的华盛顿大学继续求学。第二年被授予学士学位,并撰写出他的成名之作——博士论文《慎子逸文》的早期手稿。在华盛顿大学担任一段教师工作后,谭朴森先生于1970年来到作为西方世界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术中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与刘殿爵(DC Lau)和葛瑞汉(AC Graham)等著名学者一起工作,直到2007年逝世。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