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開展的佛教
穿越古絲路傳至中國的印度佛教,在隋唐時期已經成為中國所容受的佛教,達到了空前的開展與轉型,並形成今日我們所知曉的「宗派」樣貌。
此書其中有三論、唯識、天台、華嚴、淨土、禪、密教等有關教學、弘化的內容,作者細膩勾勒出隋唐帝國時期的皇室和民間,在與佛教的微妙關係之下,展現出各宗派獨特的教學理念與弘化儀禮。同時,以多元的視角觀察整體的脈絡,將隋唐時期佛教興隆發展的軌跡,詳細地述說全貌與始末,藉此讓我們一窺隋唐佛教的輝煌燦爛!
系列簡介
「新亞洲佛教史」系列是近年日本學界佛教學者最大規模的結集,動員超過兩百位菁英學者,同時在研究方法上也大幅擴展。除傳統的教理教義、文獻語言、史料分析之外,也擴及美術、考古、文藝、民俗等不同層面。並嘗試跳脫過去的宗派中心主義或歷史文獻學的限制,結合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新思維、新觀點、新方法,不僅是新穎的研究成果,更象徵著佛...
穿越古絲路傳至中國的印度佛教,在隋唐時期已經成為中國所容受的佛教,達到了空前的開展與轉型,並形成今日我們所知曉的「宗派」樣貌。
此書其中有三論、唯識、天台、華嚴、淨土、禪、密教等有關教學、弘化的內容,作者細膩勾勒出隋唐帝國時期的皇室和民間,在與佛教的微妙關係之下,展現出各宗派獨特的教學理念與弘化儀禮。同時,以多元的視角觀察整體的脈絡,將隋唐時期佛教興隆發展的軌跡,詳細地述說全貌與始末,藉此讓我們一窺隋唐佛教的輝煌燦爛!
系列簡介
「新亞洲佛教史」系列是近年日本學界佛教學者最大規模的結集,動員超過兩百位菁英學者,同時在研究方法上也大幅擴展。除傳統的教理教義、文獻語言、史料分析之外,也擴及美術、考古、文藝、民俗等不同層面。並嘗試跳脫過去的宗派中心主義或歷史文獻學的限制,結合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新思維、新觀點、新方法,不僅是新穎的研究成果,更象徵著佛教研究範式的革新。透過本系列,為佛教在亞洲遼闊的時空歷程,與發展演變的軌跡,勾勒出一幅幅繽紛的樣貌。
譯者簡介
釋果鏡(呂淑玲)
臺灣桃園人,一九八三年剃度依止法鼓山聖嚴法師。於二○○三年取得日本佛教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及法鼓文理學院專任副教授,著有博士論文《慈雲遵式之研究》,〈唐、北宋時期的中日交流小考〉,以及〈數數念佛禪法之研究──以聖嚴法師的教學為主〉、〈聖嚴法師淨土思想之研究──以人間淨土為中心〉、〈試論《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以聖嚴法師的講要為主〉、〈再探聖嚴法師的淨土思想──有無二相的念佛觀〉、〈徑山法欽禪師與其師徒小考〉、〈禪宗公案中的耳根圓通法門及其現代應用〉、〈北宋慈雲遵式的懺悔觀──以《往生淨土懺願儀》為例〉、〈慈雲遵式與天竺寺〉等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