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上下)
《悲惨世界》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是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剧作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0卷小说、26卷诗歌、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雨果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1820—1827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他政治上保守,文学上受古典主义和他从小崇拜的夏多布里昂影响较深,他曾在《颂歌集》中公开表示拥护波旁王朝。1827—1848年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他写有诗歌《东方吟》(1829)、《黄昏之歌》(1835)和《光与影》(1840),剧本《克伦威尔》(1827)和《爱尔那尼》(1830),还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克伦威尔》因剧本不符合舞台表演艺术的要求,未能上演,但其《序言》却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爱尔那尼》的上演成功是浪漫主义在法国胜利的标...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剧作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0卷小说、26卷诗歌、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雨果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1820—1827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他政治上保守,文学上受古典主义和他从小崇拜的夏多布里昂影响较深,他曾在《颂歌集》中公开表示拥护波旁王朝。1827—1848年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他写有诗歌《东方吟》(1829)、《黄昏之歌》(1835)和《光与影》(1840),剧本《克伦威尔》(1827)和《爱尔那尼》(1830),还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克伦威尔》因剧本不符合舞台表演艺术的要求,未能上演,但其《序言》却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爱尔那尼》的上演成功是浪漫主义在法国胜利的标志。1841年,雨果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848年后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诗歌有《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