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家为国 : 清代中期内务府的官

联合创作 · 2023-09-11 19:35

本书是一部立论扎实、问题意识鲜明的清代制度史作品。

清代的上三旗包衣旗人是满洲皇帝的家内奴仆,也是内务府官僚体制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时奉职于家、国两套体系,以侧进政治而显贵。清初包衣的个人仕途与家族发展高度依赖君王青睐,此与内务府体制未备的结构性因素有关。乾嘉之际,随着考课、科举与捐纳制度的定制化,包衣无论在府内迁转或外任税差,行政表现与任官经历的重要性趋增,也相对拥有更多的仕宦自主性。然而,当皇帝渐次援引制度成规来任使包衣奴才,不复乾纲独断,却也不免产生“权移下人”之弊。本书系统考察十八、九世纪内务府官僚体制的定制化历程,探究皇权渐次隐微于官僚体制之下的原因,以及清朝统治格局重大变革的政治意义。

清代的内务府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政治机构,成员主要由皇帝直领的上三旗包衣。由于上三旗包衣的身分是皇帝的家奴,出身低微,并基于必须为家主当差的义务,宦途也大多从...

本书是一部立论扎实、问题意识鲜明的清代制度史作品。

清代的上三旗包衣旗人是满洲皇帝的家内奴仆,也是内务府官僚体制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时奉职于家、国两套体系,以侧进政治而显贵。清初包衣的个人仕途与家族发展高度依赖君王青睐,此与内务府体制未备的结构性因素有关。乾嘉之际,随着考课、科举与捐纳制度的定制化,包衣无论在府内迁转或外任税差,行政表现与任官经历的重要性趋增,也相对拥有更多的仕宦自主性。然而,当皇帝渐次援引制度成规来任使包衣奴才,不复乾纲独断,却也不免产生“权移下人”之弊。本书系统考察十八、九世纪内务府官僚体制的定制化历程,探究皇权渐次隐微于官僚体制之下的原因,以及清朝统治格局重大变革的政治意义。

清代的内务府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政治机构,成员主要由皇帝直领的上三旗包衣。由于上三旗包衣的身分是皇帝的家奴,出身低微,并基于必须为家主当差的义务,宦途也大多从内务府起步。但在清代的官僚体系中,内务府的人事铨选不归兵部、吏部负责,不仅独立于外朝部院体系,本身还带有浓厚的封闭性。加上清初内务府的升迁考课制度尚未健全成熟,因此大多数的包衣一辈子事功无着,长久在基层当差。在这个情况下,盛清时期能够活跃于政坛上的包衣,大多是与皇帝关系亲密,才有被特别拔擢的机会。质言之,清初包衣个人与家族的荣显,皇权君宠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边“体制”共四章,考察十八、十九世纪皇帝任用内务府官员的模式,分析内务府人事制度的变迁,下编“变革”则分析了十九世纪清代君王依赖制度任用包衣的原因,考察内务府包衣追求仕途进身的个人主体性等问题。

黄丽君(1981— ),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关注性别史、医疗史、法制史等领域。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清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内务府包衣完颜氏、金氏家族的研究数篇。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