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内核原理与实现
本书从操作系统原理的角度,详细解析了Windows如何实现现代操作系统的各个关键部件,包括进程、线程、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管理,Windows中的同步和并发性支持,以及Windows的I/O模型。在介绍这些关键部件时,本书直接以Windows的源代码(WRK, Windows Research Kernel)为参照,因而读者可以了解像Windows这样的复杂操作系统是如何在x86处理器上运行的。
在内容选取方面,本书侧重于Windows内核中最基本的系统部件,同时也兼顾到作为一个操作系统的完整性,所以,本书也介绍了像存储体系、网络、Windows环境子系统等,这些虽然并不位于内核模块但却支撑整个Windows运行的重要部件。在本书最后,也介绍了Windows Server 2003以后的内核发展和变化。
虽然书中有大量关于Windows代码实现的描述...
本书从操作系统原理的角度,详细解析了Windows如何实现现代操作系统的各个关键部件,包括进程、线程、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管理,Windows中的同步和并发性支持,以及Windows的I/O模型。在介绍这些关键部件时,本书直接以Windows的源代码(WRK, Windows Research Kernel)为参照,因而读者可以了解像Windows这样的复杂操作系统是如何在x86处理器上运行的。
在内容选取方面,本书侧重于Windows内核中最基本的系统部件,同时也兼顾到作为一个操作系统的完整性,所以,本书也介绍了像存储体系、网络、Windows环境子系统等,这些虽然并不位于内核模块但却支撑整个Windows运行的重要部件。在本书最后,也介绍了Windows Server 2003以后的内核发展和变化。
虽然书中有大量关于Windows代码实现的描述,但是本书并没有罗列WRK中的代码,即使读者不对照WRK的源代码,也可以从这些章节的描述中理解Windows的实现机理。在每一个技术专题的介绍中,本书几乎都提供了一个框架图,并且有关键细节的实现分析,这样做的意图是让读者既能够对一项技术有总体上的把握,也通晓关键的实现细节。
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有20年历史了,市面上有大量关于Windows技术的文档和书籍,但是,真正从源代码来诠释Windows底层机理的,本书还是第一次尝试。在本书覆盖的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以文字形式披露出来的,期望这些内容能消除人们对于Windows的神秘感。
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让对Windows有好奇心的人真正了解到Windows中的核心机理,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以及系统软件工程师可以快速地领略到Windows中先进的系统技术,以及在Windows上编写出更加高效的软件。本书也配备了一些小工具,通过这些小工具,读者可以查看内核中的静态或动态的信息,甚至观察系统的行为,可通过Internet下载这些工具。
潘爱民,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从1994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从事计算机应用方向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室主任。2004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操作系统与网络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
潘爱民长期从事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撰写了大量软件技术文章,并著译了多部经典计算机图书,包括《COM原理与应用》(1999年出版)、《Visual C++技术内幕》(第4、6版)、《C++ Primer中文版》(第3版)、《计算机网络》(第4版)以及《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第3版)等。潘爱民曾经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软件学院开设多门研究生课程,最近三年为清华大学软件科学实验班讲授《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深受学生好评。
潘爱民的研究领域包括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潘爱民,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从1994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从事计算机应用方向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室主任。2004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操作系统与网络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
潘爱民长期从事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撰写了大量软件技术文章,并著译了多部经典计算机图书,包括《COM原理与应用》(1999年出版)、《Visual C++技术内幕》(第4、6版)、《C++ Primer中文版》(第3版)、《计算机网络》(第4版)以及《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第3版)等。潘爱民曾经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软件学院开设多门研究生课程,最近三年为清华大学软件科学实验班讲授《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深受学生好评。
潘爱民的研究领域包括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操作系统等,目前主要从事Windows操作系统和Internet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