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概念史导论 : 中国现象学文
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本书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本书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本书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本书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译者简介:
欧东明,男,四川蓬安人,196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现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工作。近年从事研究的领域主要为:印度宗教与哲学、现象学以及二者之间的思想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