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朝鲜使臣笔下的山东研究
基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山东沿途是明末朝鲜海上朝贡路线中最主要的、必经的地域,因而在此幅历史画卷中,山东自然是朝鲜使臣浓彩重墨的高地。本书以明代朝鲜使臣笔下的山东为研究重点,并以之为切入视角,通过系统梳理、深入挖掘《燕行录》中朝鲜使臣经庙岛群岛登录登州,沿途历经山东登州、莱州、青州、潍坊、济南、德州等地的相关历史文献;并辅之国内外相关文献(含域外汉籍、国内史书、地方志等)参校甄别,系统地勾划了明末朝鲜使臣笔下山东社会全貌,客观呈现了明末山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维景观,既涉及到上层官员的形象分析,也设计百姓生活的真实记录,既有历史溯源的文化维度,也有明末山东形象的立体呈现。明末山东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个大明王朝,无论就山东沿途地域自身时代发展的趋向性,还是就其历史内容的一致性,乃至文化内蕴的典型性等维度看,明末朝鲜使臣笔下的山东实际上是明末中国形象的...
基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山东沿途是明末朝鲜海上朝贡路线中最主要的、必经的地域,因而在此幅历史画卷中,山东自然是朝鲜使臣浓彩重墨的高地。本书以明代朝鲜使臣笔下的山东为研究重点,并以之为切入视角,通过系统梳理、深入挖掘《燕行录》中朝鲜使臣经庙岛群岛登录登州,沿途历经山东登州、莱州、青州、潍坊、济南、德州等地的相关历史文献;并辅之国内外相关文献(含域外汉籍、国内史书、地方志等)参校甄别,系统地勾划了明末朝鲜使臣笔下山东社会全貌,客观呈现了明末山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维景观,既涉及到上层官员的形象分析,也设计百姓生活的真实记录,既有历史溯源的文化维度,也有明末山东形象的立体呈现。明末山东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个大明王朝,无论就山东沿途地域自身时代发展的趋向性,还是就其历史内容的一致性,乃至文化内蕴的典型性等维度看,明末朝鲜使臣笔下的山东实际上是明末中国形象的具体缩影。
陈爱强,山东临沂人,1972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为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胶东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特长为地方文化、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研究,主要参与或承担的课题有省部级课题有:“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文化与生命的诗性存在—张炜新论”“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等,主编《破雾与待旦》(第二主编),出版《胶东红色文学研究》(第一著者)、《胶东文化通论》(第二著者)、《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第二著者)等著作。现正从事胶东文化、鲁迅与现代文化、张炜与地方文化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本著《明末朝鲜使臣笔下的山东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