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征服之后

联合创作 · 2023-09-26 07:57

本书聚焦山西,探讨华北社会在13世纪初经历蒙古征服的大变局后,长达400年的社会变迁与文化重构,特别关注宗教组织和信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作者在传统史料之外,大量运用田野调查中获得的民间文献,尤其是碑刻资料,使得数个细致的个案研究成为可能。在讨论宗教势力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宋明之间社会转型的“北方路径”。与众所周知的江南模式(即围绕科举考试和儒家知识精英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不同,在蒙古统治下参与和推动北方社会秩序重构的,是包括全真教和佛教在内的宗教组织。僧道组织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各方面都有重要优势:蒙元政权、蒙古王侯的强力支持,遍布城乡的寺观网络及其控制的大量土地和其他资产,在官府和儒家思想之外建立的意识形态和获得的制度性力量。这一迥然有别的社会景观直到明代科举系统重振以后才逐渐式微。而它在明代山西地区长期、曲折的...

本书聚焦山西,探讨华北社会在13世纪初经历蒙古征服的大变局后,长达400年的社会变迁与文化重构,特别关注宗教组织和信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作者在传统史料之外,大量运用田野调查中获得的民间文献,尤其是碑刻资料,使得数个细致的个案研究成为可能。在讨论宗教势力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宋明之间社会转型的“北方路径”。与众所周知的江南模式(即围绕科举考试和儒家知识精英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不同,在蒙古统治下参与和推动北方社会秩序重构的,是包括全真教和佛教在内的宗教组织。僧道组织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各方面都有重要优势:蒙元政权、蒙古王侯的强力支持,遍布城乡的寺观网络及其控制的大量土地和其他资产,在官府和儒家思想之外建立的意识形态和获得的制度性力量。这一迥然有别的社会景观直到明代科举系统重振以后才逐渐式微。而它在明代山西地区长期、曲折的消亡过程,则折射出蒙古征服华北的长期影响。

本书视野宏大,行文晓畅,叙述清晰,观点明朗而发人深思。

王锦萍,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师从邓小南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师从韩森(Valerie Hansen)教授。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专研宋至明时期北方中国的社会文化史。

译者简介:

陆骐,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艺术史博士。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助理研究员,目前从事辽代美术和器物方面的研究。

刘云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目前从事宋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海外汉学(侧重宋代)的译介。已译《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剑桥中国宋代史》(上卷,合译)、《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宋帝国的危机与维系:信息、领土与人际网络》《宋元社会变迁下的性别与贞节观》等。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