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恨
18歲寫出《停車暫借問》,一鳴驚人的黃金光芒之作。
★作家朱天心推崇「才情之高、出手之氣魄,令人驚心和佩服。」王德威教授嘆其為「今之古人」。
★王家衛邀她為經典電影《花樣年華》《2046》撰寫文字。
★打掉重練挑戰自我,蕩氣迴腸長篇力作世紀末的愛情小說!
他唯一的錯,就是愛錯了人。
鍾曉陽最具野心之作──以世紀末香港的愛與死,重寫一段映照現實的滄桑傳奇。
故事──
故事從1982年珠寶世家黃老太太的過世開始,這一年正是柴契爾夫人造訪北京,決定了香港變化的開端。
中學老師于一平接到幾年不見的姑姑、富商黃景嶽太太于珍的來電,開啟了他與表妹寶鑽、黃家大女兒金鑽、義子敬堯、還有身分曖昧的年輕人程漢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一點一滴改變了他的命運。
拗不過于珍的邀請,一平上太平山為少女寶鑽補習課業,捲入黃家深院大宅裡暗藏的親族爭端。同時這個家族的珠寶生意開始出現...
18歲寫出《停車暫借問》,一鳴驚人的黃金光芒之作。
★作家朱天心推崇「才情之高、出手之氣魄,令人驚心和佩服。」王德威教授嘆其為「今之古人」。
★王家衛邀她為經典電影《花樣年華》《2046》撰寫文字。
★打掉重練挑戰自我,蕩氣迴腸長篇力作世紀末的愛情小說!
他唯一的錯,就是愛錯了人。
鍾曉陽最具野心之作──以世紀末香港的愛與死,重寫一段映照現實的滄桑傳奇。
故事──
故事從1982年珠寶世家黃老太太的過世開始,這一年正是柴契爾夫人造訪北京,決定了香港變化的開端。
中學老師于一平接到幾年不見的姑姑、富商黃景嶽太太于珍的來電,開啟了他與表妹寶鑽、黃家大女兒金鑽、義子敬堯、還有身分曖昧的年輕人程漢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一點一滴改變了他的命運。
拗不過于珍的邀請,一平上太平山為少女寶鑽補習課業,捲入黃家深院大宅裡暗藏的親族爭端。同時這個家族的珠寶生意開始出現隱憂,82年後港英關係生變更為糾葛的人性蒙上不安的陰影。
一平對金鑽暗生情愫,卻因一場誤會決心不再踏入黃家;同時,寶鑽在家庭風波後跟母親于珍遠赴海外求學。送走80年代末迎來90年代,末世的氛圍讓人們在感情中沉浮、在謀錢營利中罔顧他人性命,一平在這個不屬於他的世界裡徬徨迷失,眼看著一切瘋狂錯亂逼近,他卻發現了真愛,然而,他們還能重新開始嗎……
「人生若是無悔,該多無趣。小說亦是。」——國際名導 王家衛 領銜推薦
更多讚嘆推薦──
朱天心 作家
宇文正 作家
李維菁 作家
李桐豪 作家
陳雨航 作家
黃念欣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梅家玲 台大中文系系主任
須文蔚 東華大學華文系主任
楊 照 作家 評論家
馬家輝 作家 主持人
張大春 作家
張家瑜 作家
楊佳嫻 作家
劉梓潔 作家
名人推薦
「鍾曉陽的才情之高和出手之大氣魄,真叫人驚心和佩服。」——朱天心(作家)
「沒有了傳奇的《遺恨》,比二十二年前的《遺恨傳奇》更傳奇。豪門爭產、發跡變泰、綁票謀殺、兄妹亂倫,一一化為「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城市寓言,只有鍾曉陽能做到。」——黃念欣(港大中文系教授)
「遺恨像過去的影子,飄浮在香港回歸前山頂上散落的大宅裡,陰沉、多計而兀自沉倫。鍾曉陽說這個世界只是另個世界的倒影。而她的小說正是這樣的鏡花水月的存在。流暢細緻像古老失傳的書寫匠人,磨蹭出一個凡人的道場。失格的上流社會。」——張家瑜(作家)
鍾曉陽
1962年12月,出生於廣州,旋即隨父母移居香港。美國安雅堡(Ann Arbor)密西根大學畢業,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15歲開始寫作,以小說〈病〉獲香港第五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推薦獎。17歲那年暑假跟母親回瀋陽,不久開始寫小說〈妾住長城外〉,之後與〈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結集為「趙寧靜的傳奇」三部曲《停車暫借問》,出版後轟動文壇,讓整個華文世界為之驚艷,獲「張愛玲的繼承者」讚譽。
參與過多部香港電影文字創作。與林夕、周耀輝等同被列為香港第五代的詞人。知名的<最愛>(張艾嘉原唱)、<是這樣的>(《阿飛正傳》片尾曲,梅艷芳主唱)。還有黃韻玲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黃耀明的《咖啡杯裏的風光》…… 以及《花樣年華》、《2046》故事對白編寫。
作品另有短篇小說集《流年》(1983)、《愛妻》(1986)、《哀歌》(1986)、《燃燒之後》(...
鍾曉陽
1962年12月,出生於廣州,旋即隨父母移居香港。美國安雅堡(Ann Arbor)密西根大學畢業,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15歲開始寫作,以小說〈病〉獲香港第五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推薦獎。17歲那年暑假跟母親回瀋陽,不久開始寫小說〈妾住長城外〉,之後與〈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結集為「趙寧靜的傳奇」三部曲《停車暫借問》,出版後轟動文壇,讓整個華文世界為之驚艷,獲「張愛玲的繼承者」讚譽。
參與過多部香港電影文字創作。與林夕、周耀輝等同被列為香港第五代的詞人。知名的<最愛>(張艾嘉原唱)、<是這樣的>(《阿飛正傳》片尾曲,梅艷芳主唱)。還有黃韻玲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黃耀明的《咖啡杯裏的風光》…… 以及《花樣年華》、《2046》故事對白編寫。
作品另有短篇小說集《流年》(1983)、《愛妻》(1986)、《哀歌》(1986)、《燃燒之後》(1992),散文與新詩合集《細說》(1983),長篇小說《遺恨傳奇》(1996),詩集《槁木死灰集》(1997)。曾停筆十年,2007年重新在香港《明報》發表散文。2014年推出全新作品《哀傷紀》,續寫了18年前,24歲時出手的神樣作《哀歌》。2018年,將唯一長篇創作《遺恨傳奇》全部翻新,更名為《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