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联合创作 · 2023-10-02 03:56

被消滅的帝國,

被出賣的主權,

被低估的革命,

被詛咒的石油,

以及今日的--伊朗。

本書涵蓋過去兩千年的伊朗歷史。從最早可追溯的中亞民族開始,涵蓋土耳其(突厥)、波斯、蒙古、伊斯蘭教等影響,直到今日西方世界與伊朗的核武爭執。全書脈絡紮根於「什麼構成伊朗人?」細述種族、宗教、文化、科技如何影響這片土地,和如何孕育出成近代的伊朗建國及政變,最終導致當前的核武問題,並結於可能的解決之道。

◎主流媒體不會告訴你的事Ⅰ:伊朗的石油,英國拿到最多好處

二十世紀初期,俄國與英國持續在伊朗進行角力,派出他們各自的代理人,企圖在伊朗的獲得最大的利益。一次大戰後,這樣的角力不但白熱化,而且聚焦到石油資源上,並且引起國民對皇室的不信任。在英國取得上風後,由英伊石油公司透過出口石油獲得的利潤,伊朗最多只佔十七%%,伊朗人只能擔任非技術性工人。而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合作的阿美...

被消滅的帝國,

被出賣的主權,

被低估的革命,

被詛咒的石油,

以及今日的--伊朗。

本書涵蓋過去兩千年的伊朗歷史。從最早可追溯的中亞民族開始,涵蓋土耳其(突厥)、波斯、蒙古、伊斯蘭教等影響,直到今日西方世界與伊朗的核武爭執。全書脈絡紮根於「什麼構成伊朗人?」細述種族、宗教、文化、科技如何影響這片土地,和如何孕育出成近代的伊朗建國及政變,最終導致當前的核武問題,並結於可能的解決之道。

◎主流媒體不會告訴你的事Ⅰ:伊朗的石油,英國拿到最多好處

二十世紀初期,俄國與英國持續在伊朗進行角力,派出他們各自的代理人,企圖在伊朗的獲得最大的利益。一次大戰後,這樣的角力不但白熱化,而且聚焦到石油資源上,並且引起國民對皇室的不信任。在英國取得上風後,由英伊石油公司透過出口石油獲得的利潤,伊朗最多只佔十七%%,伊朗人只能擔任非技術性工人。而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合作的阿美石油公司呢?是五五分帳,而且製造沙烏地阿拉伯的中產階級、企業家與建設者。

◎主流媒體不會告訴你的事Ⅱ:由美國一手打造的「邪惡軸心」

二○○三年,小布希指責伊朗是「邪惡軸心」,美國政府提出這項指控的重點之一在於伊朗的核子武力。美國輸出的各式影集、電影中,恐怖主義往往與伊朗有關,連伊朗政府都總是「企圖顛覆世界和平」。但不會有人告訴你:在尼克森總統時期,美國賣給伊朗的新式武器就超過一百億美金。國務卿季辛吉並指示:讓國王買到所有他想要的(武器)。猜猜看其中包括什麼?

核子武器設備與設施。

而這也就是三十年後,小布希所謂「邪惡軸心」的起點。

◎從世俗化到「神」的國度

一次大戰前,伊朗曾在禮薩國王的主導下進行一連串的現代化措施,其中也包括為西方價值觀所推崇的解放婦女。然而,在一九七九年,主導現代化的巴列維王室終結,革命政權--「真神的政府」的實際領導者,何梅尼上台,重新把伊朗帶回伊斯蘭的教義下。

為什麼伊朗要走回頭路?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但這真的是「回頭路」嗎?在現代化、西化、解放婦女的背後,是國王穆罕穆德‧禮薩過於追求現代化建設而導致的經濟危機。另一方面,國王的現代化建設也沒有能夠有效改善伊朗人的生活,大多數的伊朗人依然貧窮、失意並且缺乏教育與知識。經濟危機則造成更多人失業,這讓伊朗人轉而投向與他們生活更貼近的宗教集團--烏里瑪。一度被流放在外的宗教領袖何梅尼也因此獲得機會,跨海主導超過四百萬名群眾參與的示威活動,結束伊朗的君主政體,也開啟了延續至今的「真神的政府」,何梅尼打造的伊斯蘭國度。也開始了伊朗與歐美世界的對立時代,直到歐巴馬解除對伊朗的禁運。

「國王的理想」與「人民的期待」之間產生的落差到底有多大?宗教對伊朗人的影響到底有多深?本書作者透過實際接觸伊朗人,甚至伊朗國王穆罕穆德‧禮薩、參與美國對伊朗的政策運作,深入分析伊朗局勢的變化。

◎最不西方的觀點

本書作者威廉‧波爾克(William R‧ Polk)不但是美國的中東歷史與政治專家,外國政策顧問,曾參與古巴飛彈危機處理小組。主持第二十屆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核武會議。此外,他並曾接觸伊朗最後一個國王,巴列維王朝的末代君主穆罕默德-禮薩,與其討論國政。他雖然是美國學者,但能夠在最大限度內跳出美式視角,除了帶讀者看盡伊朗從帝國到共和國的興衰。也因為他曾經參與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執行與歸化,因此也更能夠細數歐美諸國對伊朗的影響、甚至壓迫。

◎一個普通伊朗人的視角

你能夠想像,當一個伊朗留學生到美國,他將面臨開戶時獲得「不能把錢匯回伊朗,否則是犯罪」這樣明確的警告嗎?生活在川普時代的美國,一個普通的伊朗人又希望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與自己的國家?本書同步收錄中文版「一個普通伊朗人的視角」,讓讀者能夠接觸到更真實的伊朗,以及一窺生活在歐美世界的伊朗人懷抱的期待與遭遇的困境。

名人推薦

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陳立樵

專欄作家、《茉莉花開》作者 陳婉容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楊三億

「若你想了解伊朗,本書是絕佳的入門書。」——法里德・札卡利亞(CNN主持人及《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威廉・波爾克針對伊朗歷史及波斯文化的演變撰寫出精湛而富洞察力的歷史記述,對所有參與伊朗政策制定的人及那些有意了解這個關鍵國家及社會的人來說,《伊朗》是必備讀物。」——安東尼・辛尼(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將領,及《新時代指揮官》及《為和平而戰》的作者之一。)

「一位偉大的學者對伊朗文化及歷史所做出的出色評鑑。」——霍達達德・法爾曼法爾馬博士(伊朗前副總理)

「必讀之物……這是一份對伊朗深入而清晰的研究。」——特雷爾・阿諾德(美國國家戰爭學院的國際研究系前系主任)

「簡明易懂且令人獲益良多的一本書——使讀者細緻入微的了解伊朗這個複雜的社會,透過深入淺出的歷史、宗教傳統及近代經歷來了解伊朗人的觀念及政治是如何形塑而成。波爾克的作品廣博而切合現實,他的文字清晰易懂並展現出他的政治經驗。如果你認識在美國政府中負責伊朗及中東事務的人,請推薦他《伊朗》這本書,如此一來,美國政策成功的機會將會大幅度的提高。」——查斯・弗里曼(美國大使,前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

「《伊朗》的巨大價值在於本書以深思熟慮而清晰的視角來看待美國和中東事務的糾葛。本書是波爾克針對美國理解不足的區域新近寫就而成的睿智分析,其中所提到的內幕消息說明了美國和伊斯蘭共和國的關係有多麼接近戰爭,但更重要的部分在於讀者可以透過這本書深刻理解伊朗的歷史及文化,波爾克講述了一個關心美國和伊朗的人都應該坐下來好好一讀的故事。」——大衛・伊格內修斯(《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增量》一書的作者。)

「引人入勝而富有穿透力,一部我們迫切需要的出色作品。」——威廉・麥克尼爾(美國歷史協會的前會長,芝加哥大學歷史系系主任。)

「《伊朗》是一本名符其實的作品。」——羅伯特・基雷(前美國大使,寫於《外交學報》)

「《伊朗》一書完全沒有辜負它的標題,波爾克以伊朗這個迅速成為中東地區主導力量的社會為主題,為我們帶來一番周密而生動的介紹,這本書提醒我們,現在的伊朗人不只是置身於現在的領導人的統治枷鎖中,同時還受到英國、俄羅斯及美國的間諜活動、入侵及主導等痛苦回憶的束縛,我們往往可以從過去的歷史中汲取經驗,而波爾克自漫長而豐富的歷史中梳理出這些重要的教訓,他強調在現在及未來的幾十年中,真正去了解伊朗是至關重要的大事。」——羅伯特・基雷(前美國大使,寫於《五和十通訊》)

作者簡介

威廉‧波爾克(William R‧ Polk)

出生於德州,是美國第十一任總統詹姆士‧波爾克的親戚。中東歷史與政治專家,外國政策顧問。曾任哈佛大學與芝加哥大學教授,甘迺迪總統時期的國務院政策企劃評議會會員,專門中東與北非政策。也曾參與古巴飛彈危機處理小組。主持第二十屆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核武會議。阿德萊•史蒂文森國際事務機構主席,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會員。曾在超過一百所不同的大學及高等教育機構講學。

譯者簡介

林佑柔

任教中學多年,目前擔任翻譯兼家管。關心社會議題,愛好烘培與閱讀,想念著眼神兇惡的貓,夢想是組織布萊梅樂隊。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