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的废墟上

联合创作 · 2023-10-03 09:50

艺术作品的意义由什么决定?它是否永远与作品共存?通过作品的呈现,作品的意义是否从外部不断地被建构与重构?从自主的现代主义客体到后现代主义对机构批判的历史转变,从艺术作品到话语语境的历史转变,正是本书作者道格拉斯•克林普的论文以及路易斯•劳勒的摄影所表现的主题。

本书为道格拉斯•克里普代表作,收录其关于欧美博物馆体制及后现代艺术的重要论文。书中借助马克思、本雅明、阿多诺等哲学家的理论,分析艺术品所寄身的艺术机构、公共空间、博物馆及其艺术机制。试图以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考察现代主义时期以来欧美的博物馆,以此建构“博物馆考古学”。

克林普将博物馆作为艺术的现代主义的典型机构,考察其历史起源与当前的转换。通过对广泛的艺术实践的分析,包括艺术家、批评家与策展人的,还有欧美国际展览以及新建或翻新的博物馆中的艺术实践,详尽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新范式。

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 Crimp,1944—2019),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曾任《十月》编辑,现任罗切斯特大学艺术史系范妮•纳普•艾伦讲席教授,从事视觉文化研究。他是后现代批评家的重要代表,其研究被视为美国酷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77年,他策划的展览“图画”对美国当代艺术走向有着重要影响。著有《我们这种电影: 安迪•沃霍尔的影片》(2012)、《忧郁与道德主义:关于艾滋与酷儿政治的随笔》(2002)、《在博物馆的废墟上》(1993)等。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