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之后的康德
本书是前卫理论家蒂埃利•德•迪弗的代表作,对杜尚的意义做了极其充分的学理阐释,其宽宏的视野、深入的剖析,令人耳目一新。全书8篇文章,围绕着前卫艺术史的一个核心论题从多个层面展开。作者认为,虽然现成品打破了与以往任何已知风格的联系,但是杜尚将现代主义艺术实践的逻辑当作其作 品 主题——那是审美判断的一个转向,即用“这是艺术”来取代经典的“这是美”。德•迪弗在重新读解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运用这一转向(用“艺术”一词系统地替换“美”一词),揭示了杜尚和达达主义激进的实验与主流的绘画现代主义之间隐藏着的联系。本书第一部分涉及杜尚大名鼎鼎或臭名卓著的《泉》,特别深入地挖掘了当年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第二部分讨论了杜尚从绘画向现成品的转变,从特殊艺术向一般艺术的过渡,管装颜料和空白画布也因此得到重新理解。第三部分考察了康德在第三批判中用“艺术”替换“美”带来的...
本书是前卫理论家蒂埃利•德•迪弗的代表作,对杜尚的意义做了极其充分的学理阐释,其宽宏的视野、深入的剖析,令人耳目一新。全书8篇文章,围绕着前卫艺术史的一个核心论题从多个层面展开。作者认为,虽然现成品打破了与以往任何已知风格的联系,但是杜尚将现代主义艺术实践的逻辑当作其作 品 主题——那是审美判断的一个转向,即用“这是艺术”来取代经典的“这是美”。德•迪弗在重新读解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运用这一转向(用“艺术”一词系统地替换“美”一词),揭示了杜尚和达达主义激进的实验与主流的绘画现代主义之间隐藏着的联系。本书第一部分涉及杜尚大名鼎鼎或臭名卓著的《泉》,特别深入地挖掘了当年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第二部分讨论了杜尚从绘画向现成品的转变,从特殊艺术向一般艺术的过渡,管装颜料和空白画布也因此得到重新理解。第三部分考察了康德在第三批判中用“艺术”替换“美”带来的审美与伦理后果。第四部分试图重建现代主义的“考古学”,从而为我们对后现代境况的重新理解铺平了道路。
作者简介
蒂埃利•德•迪弗(Thierry de Duve, 1944- ),比利时著名艺术史家、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曾任教于法国里尔大学、巴黎大学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有《绘画唯名论》《绝对未完成的马塞尔杜尚》《字里行间的格林伯格》《杜尚之后的康德》等。
译者简介
沈语冰,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西方现代美学、现当代艺术史和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独立或合作译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弗莱艺术批评文选》《艺术与文化》《另类准则》《艺术与物性》《现代生活的画像》《杜尚之后的康德》《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艺术的理论与哲学》《知觉的悬置》等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名著。担任“艺术与观念译丛”、“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艺术...
作者简介
蒂埃利•德•迪弗(Thierry de Duve, 1944- ),比利时著名艺术史家、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曾任教于法国里尔大学、巴黎大学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有《绘画唯名论》《绝对未完成的马塞尔杜尚》《字里行间的格林伯格》《杜尚之后的康德》等。
译者简介
沈语冰,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西方现代美学、现当代艺术史和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独立或合作译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弗莱艺术批评文选》《艺术与文化》《另类准则》《艺术与物性》《现代生活的画像》《杜尚之后的康德》《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艺术的理论与哲学》《知觉的悬置》等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名著。担任“艺术与观念译丛”、“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艺术学学科导论书系”、“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系列”等丛书的主编或执行主编。代表作《20世纪艺术批评》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因“长期致力于系统翻译介绍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为中国艺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丰富了中文世界的学术视野”而获得第二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艺术理论奖。
张晓剑,哲学博士,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当代艺术批评和艺术哲学的研究,译有《艺术与物性》(合译)、《杜尚之后的康德》(合译),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陶铮,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博士。译有《杜尚之后的康德》(合译)、《大众文化中的现代艺术》(合译)等,目前正在从事罗莎琳•克劳斯以及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