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场

联合创作 · 2023-10-04 00:25

《兴隆场》是加拿大人类学家伊莎白(Isabel Brown)与中国合作者俞锡玑在四川重庆兴隆场(今属重庆市璧山县大兴镇)的人类学调查专著。书稿以抗战时期在兴隆场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为基础,以日记的形式,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有关当地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婚姻、妇女、法律诉讼、秘密会社(哥老会)、民间信仰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鲜活事例,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

伊莎白(Isabel Crook),1915年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誉教授,多伦多大学荣誉博士。1938年获多伦多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辅修人类学。1939年,经晏阳初介绍,参加四川兴隆场的乡村建设实验,并进行人类学调查。1942年与英国记者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在英结婚。二战结束前夕,曾入伦敦经济学院(LSE)攻读人类学博士,后因夫妇同赴华北采访并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中断学习。1948年,应中共中央外事组邀请,参加外事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前身)的创建工作。他们夫妇曾合著出版《十里店》二卷(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illage:Ten Mile Inn; Ten MileInn: Mass Movement in a Chinese Village)、《阳...

伊莎白(Isabel Crook),1915年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誉教授,多伦多大学荣誉博士。1938年获多伦多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辅修人类学。1939年,经晏阳初介绍,参加四川兴隆场的乡村建设实验,并进行人类学调查。1942年与英国记者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在英结婚。二战结束前夕,曾入伦敦经济学院(LSE)攻读人类学博士,后因夫妇同赴华北采访并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中断学习。1948年,应中共中央外事组邀请,参加外事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前身)的创建工作。他们夫妇曾合著出版《十里店》二卷(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illage:Ten Mile Inn; Ten MileInn: Mass Movement in a Chinese Village)、《阳邑公社的头几年》(The First Years of Yangyi Commune)。

俞锡玑(1914-2006年),浙江德清人。著名儿童教育学家,中国幼儿教育学会创始人之一。1937年,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毕业后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随医疗社会服务部创始人蒲爱德(IdaPruitt)学习。1938-1941年,辗转奔赴西南大后方,以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of China)乡村服务部干部的身份,参加四川兴隆场的乡村建设实验,并与伊莎白一同进行人类学调查。1941-1946年,在华西齐鲁联合医院社会服务部和树基儿童学园福幼园工作;1946-1948年,在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48年6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进修“儿童福利”课程,1949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华西大学教育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