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
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毕巧林是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 这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讲一个片断。第一篇《贝拉》(Бэла)讲毕巧林遇到年轻淳朴的贝拉,希望从对她的爱中汲取新的生活动力,可这爱非但没能拯救他反而给贝拉带来了毁灭。第二篇《马克西姆•马克西姆维奇》(Максим Максимыч),讲毕巧林从前的指挥官和朋友马克西姆•马克西姆维奇与冷漠的主人公的会面。毕巧林要去波斯,结果毫无目的毫无意义地死在路上。小说主人公的悲剧通过毕巧林的日记在心理层面上得到深化。日记分为三个故事,这便是相对独立的《塔曼》(Тамань),《梅丽公爵小姐》(Княжна ...
《当代英雄》(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
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毕巧林是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 这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讲一个片断。第一篇《贝拉》(Бэла)讲毕巧林遇到年轻淳朴的贝拉,希望从对她的爱中汲取新的生活动力,可这爱非但没能拯救他反而给贝拉带来了毁灭。第二篇《马克西姆•马克西姆维奇》(Максим Максимыч),讲毕巧林从前的指挥官和朋友马克西姆•马克西姆维奇与冷漠的主人公的会面。毕巧林要去波斯,结果毫无目的毫无意义地死在路上。小说主人公的悲剧通过毕巧林的日记在心理层面上得到深化。日记分为三个故事,这便是相对独立的《塔曼》(Тамань),《梅丽公爵小姐》(Княжна Мери)和《宿命论者》(Фаталист)。《塔曼》讲毕巧林处于好奇跟踪走私者险些丧命。《梅丽公爵小姐》可以看作是一部独立作品,同时又是《当代英雄》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在疗养期间,毕巧林处于对格鲁西尼茨基的妒忌,同时也是为了间接地接近旧日情人维拉而佯装追求梅丽公爵小姐,因而遭到格鲁西尼茨基的报复。毕巧林决定以一场决斗了结此事。他杀死了格鲁西尼茨基,抛弃梅丽公爵小姐,但维拉已悄悄离他而去。《宿命论者》是一篇心理故事,是小说最后一篇,证明毕巧林无论如何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当代英雄》是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心理小说,也是最优秀的心理小说之一。莱蒙托夫运用口头语言,极力避免使用过时的外来语和法语。人物语言富于鲜明的个性。《当代英雄》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作者试图通过毕巧林对社会的态度来揭示他的个性。毕巧林既是社会的产物,同时又与社会对立,不能融入社会。他是当时的青年一代的代表,他们找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因而进入了“多余人”行列。
莱蒙托夫(1814~1841)
Lermontov,Mikhail Iurievich
俄国诗人。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1841年7月21日卒于高加索。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上中学时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引起文坛注意。同年创作剧本《假面舞会》,表现一个勇于同上流社会对抗的悲剧人物。
1837年2月,普希金在决斗中重伤后去世。莱蒙托夫愤然作《诗人之死》一诗,直言杀害普希金的罪魁祸首是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1838年4月回到圣彼得堡原部队。在此期间,除写了《述怀》、《诗人》、《...
莱蒙托夫(1814~1841)
Lermontov,Mikhail Iurievich
俄国诗人。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1841年7月21日卒于高加索。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上中学时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引起文坛注意。同年创作剧本《假面舞会》,表现一个勇于同上流社会对抗的悲剧人物。
1837年2月,普希金在决斗中重伤后去世。莱蒙托夫愤然作《诗人之死》一诗,直言杀害普希金的罪魁祸首是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1838年4月回到圣彼得堡原部队。在此期间,除写了《述怀》、《诗人》、《匕首》等一系列抒情诗外,还发表《波罗金诺》和《沙皇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年轻的近卫士和勇敢的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两首长诗。
1839~1841年完成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由5个相对独立的中短篇组成。作品通过原来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贵族青年毕巧林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法施展才能,结果成了只好在一些无聊小事上消耗自己生命的“多余人”的经历,强烈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态度。小说的大部分篇幅用主人公日记的形式,重在自我心理剖析,兼有现实主义的客观具体描写和浪漫主义直抒主观情思的特色。
1840年新年,莱蒙托夫参加一个贵族的假面舞会,写了《一月一日》一诗,引起上流社会不满。同年2月,沙皇当局挑起他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决斗,事后借机将他逮捕。当年4月,他再度被流放到高加索;途经莫斯科时在果戈理的命名日宴会上朗读自己的新作长诗《童僧》,表现一个想逃脱监狱般的修道院回家的少年僧徒的痛苦和急切心情。
1840年6月,莱蒙托夫到达流放地,7月参加对山民的战斗。翌年2月获准回圣彼得堡休假。不久完成长诗《恶魔》,描写天国的反叛者恶魔到了人间,仍感孤独,而且给人带来不幸,诗人以此表现对恶魔叛逆天国的赞赏,揭示其利己主义的悲剧结局。它和《童僧》均属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同年4月《祖国纪事》发表的《祖国》一诗,否定俄国的军事荣耀,讴歌俄罗斯的壮丽山川和淳朴农村生活,是他最重要的力作之一。1841年夏,莱蒙托夫休假后回部队途中在决斗时被杀害。
莱蒙托夫其多数优秀诗歌和小说作品,都有较好的中文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