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
1980年代初期,農民為急切地改變集體化時期造成的貧困,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從本書記錄的59位女性受訪者的故事中可見一斑。她們勇敢地將心中最柔弱的部分展示給讀者,告訴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她們用心痛和淚水換來的,甚至包括屈辱和生命。
本書記錄的是1980年代至21世紀初,在涉及南北方十數省販賣婦女事件中,口述者們親歷深陷歧途的遭遇。她們當中最小的只有12歲,一多半是未成年少女。她們未嘗花季的甜美,卻拾起人生的苦果。她們被人販子,有時還包括自己的親人,投進舉目無親的異樣環境中,被迫與陌生男人成家生子,操家務,受苦重,被白眼,遭虐待。三十幾年過去了,她們雖過上了常人的生活,卻付出了讓人意料之外的代價。
本書是以女性為主體的口述歷史,雖也間雜了8位男性的口述,仍然是圍繞著女性特殊的話題展開。在她們述說的話語間,深深地留下了女性的無奈和頑強,透露出女性的多重關注...
1980年代初期,農民為急切地改變集體化時期造成的貧困,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從本書記錄的59位女性受訪者的故事中可見一斑。她們勇敢地將心中最柔弱的部分展示給讀者,告訴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她們用心痛和淚水換來的,甚至包括屈辱和生命。
本書記錄的是1980年代至21世紀初,在涉及南北方十數省販賣婦女事件中,口述者們親歷深陷歧途的遭遇。她們當中最小的只有12歲,一多半是未成年少女。她們未嘗花季的甜美,卻拾起人生的苦果。她們被人販子,有時還包括自己的親人,投進舉目無親的異樣環境中,被迫與陌生男人成家生子,操家務,受苦重,被白眼,遭虐待。三十幾年過去了,她們雖過上了常人的生活,卻付出了讓人意料之外的代價。
本書是以女性為主體的口述歷史,雖也間雜了8位男性的口述,仍然是圍繞著女性特殊的話題展開。在她們述說的話語間,深深地留下了女性的無奈和頑強,透露出女性的多重關注,如無法選擇配偶的家庭生活,男性對女性的家暴虐待,為人生子的性奴工具,女性在子女眼中的擔當,女性在農民家庭中的地位,女性對家庭經濟的負擔,女性在子女教育中的希冀,女性對父母孝道的遵從,女性在子女和個人意願兩難中的選擇,又是如何屈從命運的安排留在了異鄉的山西。
周浙平
獨立觀察者。長期傾心中國農民生活現實,近十年行走在黃土高原,進村入戶,坐炕頭,與農民盤膝長談。他堅持採用訪談原始記錄翻記和保持方言語言的方法,完成多部農民口述史,有《影像中的「文革」農村》(2012),《周浙平文獻攝影集》(2018)、《酸刺林》(2019)、《難民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