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莊子說法語
當代法語漢學拓寬了別開生面的《莊子》研究視野,使《莊子》研究在當代漢語與歐洲哲學的碰撞、交錯、溝通間,孕育了跨文化莊子研究。尤其與法語漢學的深入交流,使討論範圍觸及身體、主體性、氣論、批判和政治等問題。《莊子》讓當代漢語哲學轉入獨特的跨文化漩渦裡。於此似乎可見潛力無窮、深不可測的思想和文化創新。當代漢語哲學在臺灣所累積的跨文化潛力,正在尋獲通古今東西之變的哲學表達,其中充滿了掙扎,也充滿了自由。或許,世界哲學的某種另類可能將從中浮現,藉由中國古典文本的跨文化探索,來反思和批判混雜現代化所引發的諸種弔詭經驗。為什麼是《莊子》?莊子的思想不僅在古代已經很當代,在當代也依然很當代。
何乏筆(Fabian Heubel)
1967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漢學碩士,德國達姆施塔特科技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跨文化哲學、當代歐洲哲學(尤其批判理論)、古典和當代漢語哲學與美學等。曾獲德國洪堡基金會「資深研究人員研究獎金」、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科技部獎勵特優人才等學術榮譽。主要著作有Das Dispositiv der Kreativität, Chinesische Gegenwartsphilosophie zur Einführung及中、德、英、法等語文的學術論文多篇。編著有Dimensionen der Selbstkultivierung: Beiträge des Forums für asiatische Philosophi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