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驪拾微:古典目錄學論集

联合创作 · 2023-09-30 02:43

後記

本書是筆者研習古典目錄學的論文選集。

古典目錄學起源甚早,而其體制奠基、完備于劉向、歆父子。漢魏以降,因創不等,名家巨手,代有佳構。經清儒章學誠之標揭,“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成爲目錄學宗旨所在,斯學遂成爲讀書治學之門徑;經王鳴盛、張之洞、余嘉錫等學者之表彰,目錄學作爲入門之學之性質,成爲定論,屬學人通識。

筆者接觸目錄學較晚。大學時代,修讀倪祥和先生所開文獻檢索課程,開始認識到目錄學之重要;研究生時代,旁聽武秀成先生校讎學課程,深感斯學堂廡博大,美不勝收。幸運的是,筆者跟隨徐有富先生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先後獲贈先生同其老師程千帆先生合著之《校讎廣義》各編,摩挲研習,案頭常備。在徐師指導下,筆者博士論文以《經義考》爲研究論題。《經義考》是一部集大成式的經籍總目,兼具經學文獻學與史部目錄學雙重性質,正可“欲藉此多讀專門之書以自營養”(姚名達先生語)...

後記

本書是筆者研習古典目錄學的論文選集。

古典目錄學起源甚早,而其體制奠基、完備于劉向、歆父子。漢魏以降,因創不等,名家巨手,代有佳構。經清儒章學誠之標揭,“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成爲目錄學宗旨所在,斯學遂成爲讀書治學之門徑;經王鳴盛、張之洞、余嘉錫等學者之表彰,目錄學作爲入門之學之性質,成爲定論,屬學人通識。

筆者接觸目錄學較晚。大學時代,修讀倪祥和先生所開文獻檢索課程,開始認識到目錄學之重要;研究生時代,旁聽武秀成先生校讎學課程,深感斯學堂廡博大,美不勝收。幸運的是,筆者跟隨徐有富先生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先後獲贈先生同其老師程千帆先生合著之《校讎廣義》各編,摩挲研習,案頭常備。在徐師指導下,筆者博士論文以《經義考》爲研究論題。《經義考》是一部集大成式的經籍總目,兼具經學文獻學與史部目錄學雙重性質,正可“欲藉此多讀專門之書以自營養”(姚名達先生語),相關研究不斷成爲筆者研習目錄學及經史之學的新起點。二〇〇六年,筆者博士畢業,轉入古典文獻研究所,先後開設“中國古典目錄學”“目錄學研究”等本科、碩士課程,古典目錄學遂成爲筆者潛心講習、教學相長的主要研究領域。事實上,南京大學“兩古”學科一向秉持程千帆先生倡導的“文獻學與文藝學相結合”的治學方法,對目錄學的重視與研究,可以前溯至金陵大學的劉國均先生與中央大學的汪辟疆先生。能在南大從事古典目錄學之研習與傳授,筆者深感機緣難得,嘗撰小詩一首,與諸生共勉:

粤稽目錄,王官世業。父子相繼,振起洪烈。畛域既分,用弘成學。蘭臺萬卷,規模踵接。中經朱紫,新簿區别。王志開創,道佛就列。阮郎英發,散囊陳篋。四部永制,盛美流略。南雍有序,大雅是躡。辨章考鏡,絃歌無絕。

本書所收論文凡十四篇,除第八篇外,均已在學術刊物上正式發表,時間從二〇一〇年至今,跨度長達十餘年。從研究時段上看,主要集中在漢晉六朝(下及唐初)及有清一代(兼及當代)。魏晉六朝時期是古典目錄學從六分法轉向四分法的關鍵時期,由於此期書目大都亡佚(尤其是《晉中經簿》《七志》《七錄》三部重要書目均已亡佚),其面貌與體制極難考求,此期因此成爲古典目錄學研究史上的瓶頸時期,許多重大理論問題亟待解決。清代則是中國古代學術的大總結時期,名家輩出,書目繁富,其中尤以《四庫全書總目》最受學人重視,成爲當前大張其幟的四庫學的重要論域。

昔班固《漢書·藝文志》題解云:“劉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錄,略序洪烈。”(《漢書敘傳》)“九流以别”是對劉向領校典籍的褒揚,“略序洪烈”則是對劉向、歆父子偉大事業的禮敬。本書雖是論文選集,而開篇以劉向、歆父子開創目錄之學、傳承文獻之功業,收篇以王重民先生之四庫學成就,禮敬先賢、前輩之微意,亦稍稍存焉。

本書各篇文章在寫作、發表期間,一直受到本師徐有富先生之關懷,受到本所與學界師長與同仁之關心(如張固也先生等。受惠於武秀成老師者尤多);部分論題不僅先期於課堂上細加講解,還曾在各種學術場合宣讀、交流(如南京大學高研院、臺灣大學高研院、貴陽孔學堂等之學術講座,劉明、孫顯斌兩位先生先後主持之古籍青年同人會,以及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之學術年會等)。在本書結集、出版期間,得到鳳凰社諸多領導與同人(倪培翔、林日波、樊昕、許勇、姜好等)之傾力支持與用心編校。研究生謝葆瑭、張聰、于快、丁寧同學協助通校書稿。又承著名書法家成懋冉女史題寫書名。另有多年與我往復論學之師友,或交深於把臂之前,或神會於彈指之間,在此難以一一稱述。謹一並申謝,以誌銘感。

古典目錄學兼具學術史性質,關涉古典學術之各個層面;在學術史、文化史、思想史等不同視角之觀照下,值得深入探討之問題極夥,實是引人流連忘返之學術勝域。本集篇什,雖非妄作,而理遠識近,必有未周,冀通人明哲,不吝是正。

金寨張宗友

壬寅夏日初編於貴陽孔學堂

是歲仲秋定稿於南大古籍所

張宗友,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安徽金寨人。數年來研究目錄學,於《經義考》用力最多。著有《治亂交替中的文獻傳承》(46.6萬字。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尺牘·事行·思想:朱彝尊研究論集》(26.3萬字。鳳凰出版社,2020年)、《經義考研究》(增訂本,63.2萬字,鳳凰出版社,2020年;中華書局2009年初版)、《朱彝尊年譜》(55.9萬字。鳳凰出版社,2014年)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