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

联合创作 · 2023-10-05 18:28

在中国近代史学专业化过程中,史学方法论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公开出版为数不少的研究法作品之外,尚有若干种很有影响的未刊讲义,有的仅闻其名,今人未见其书。经多年不懈努力,发现了20世纪初年黄人望《史学研究法讲义》、柳诒徵《史学研究法》、1930年代姚从吾《历史研究法》。将这些稀见讲义整理出版,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研究史家思想不可或缺的媒介。柳诒徵和姚从吾是近代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先行研究由于无从发现他们的研究法作品,而对其史学思想所作的分析,不免偏颇,甚至判断有误;其次,史学方法论知识一方面来自中国本土,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西方,这三种研究法提供了今人探讨民国时期史学方法论渊源极好的文本,可以更具体了解域外史学与中国近代史学的互动关联;再次,学术判断需要在比较中见各自的长短高低。以往学术界过于推崇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而...

在中国近代史学专业化过程中,史学方法论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公开出版为数不少的研究法作品之外,尚有若干种很有影响的未刊讲义,有的仅闻其名,今人未见其书。经多年不懈努力,发现了20世纪初年黄人望《史学研究法讲义》、柳诒徵《史学研究法》、1930年代姚从吾《历史研究法》。将这些稀见讲义整理出版,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研究史家思想不可或缺的媒介。柳诒徵和姚从吾是近代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先行研究由于无从发现他们的研究法作品,而对其史学思想所作的分析,不免偏颇,甚至判断有误;其次,史学方法论知识一方面来自中国本土,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西方,这三种研究法提供了今人探讨民国时期史学方法论渊源极好的文本,可以更具体了解域外史学与中国近代史学的互动关联;再次,学术判断需要在比较中见各自的长短高低。以往学术界过于推崇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而对其他研究法的讨论非常薄弱,一方面淹没了其他著作,另一方面也无法对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给以恰当合理的评价。

李孝迁,1977年生,浙江温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1995年—200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中外史学交流研究。主讲课程:影像与历史,中国史学史中西交流史。出版《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1882-1949)》(36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