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體驗

联合创作 · 2023-10-02 04:20

自我精神的修羅 倫理困頓的迷宮

殘疾人性 不安幽靈

現實苦難的終點 文學修煉的起點

★筆之利刃,剖心自食;顛撲不破,救贖不落。

面對殘疾嬰兒出生,身為父親的「鳥」突然陷入了道德困境。「鳥」直覺選擇了逃避,將嬰兒棄置於醫院,想方設法要讓新生兒衰弱而死……大江健三郎透過小說裡殘疾兒的誕生,參照現實的嚴酷,映折現代心靈的慘澹。最終,「鳥」走出自我的煉獄,決心勇敢肩負父親責任,和孩子一起堅韌地活下去。

瑞典文學院認為,作者「通過寫作來驅魔,在自己創造的虛構世界裡挖剖個人經驗,成功描繪出人類的共通點。可以認為,這是成為腦殘疾兒子的父親以後才會寫出來的作品」。大江本人則表示:「隨著頭部異常的長子出世,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覺得,無論是曾經受過的教育、人際關係,抑或迄今寫過的所有小說,都已無法繼續支撐自己。我努力重新站起來,進行工作療法,就這樣,我開始...

自我精神的修羅 倫理困頓的迷宮

殘疾人性 不安幽靈

現實苦難的終點 文學修煉的起點

★筆之利刃,剖心自食;顛撲不破,救贖不落。

面對殘疾嬰兒出生,身為父親的「鳥」突然陷入了道德困境。「鳥」直覺選擇了逃避,將嬰兒棄置於醫院,想方設法要讓新生兒衰弱而死……大江健三郎透過小說裡殘疾兒的誕生,參照現實的嚴酷,映折現代心靈的慘澹。最終,「鳥」走出自我的煉獄,決心勇敢肩負父親責任,和孩子一起堅韌地活下去。

瑞典文學院認為,作者「通過寫作來驅魔,在自己創造的虛構世界裡挖剖個人經驗,成功描繪出人類的共通點。可以認為,這是成為腦殘疾兒子的父親以後才會寫出來的作品」。大江本人則表示:「隨著頭部異常的長子出世,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覺得,無論是曾經受過的教育、人際關係,抑或迄今寫過的所有小說,都已無法繼續支撐自己。我努力重新站起來,進行工作療法,就這樣,我開始寫作《個人的體驗》。」

創作這部小說的同時,大江也密切關注廣島原爆受害者的遭遇和精神狀態、核輻射問題與畸形兒的誕生。一九六四年的《個人的體驗》直指無法拮抗的現實災厄與宿命僵局,人該如何為自身劃闢一條續存的路途?作為大江小說的晶體,本書是他持續追討種種核心母題的起點,亦是透過小說、苦尋人類拯救與再生契機的一份忠實紀錄。

大江健三郎 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

一九三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出生於日本四國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在戰後的民主主義下度過了少年時期,一生購得的第一本書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高中於故鄉松山完成學業。一九五四年四月考取東京大學文科,進入法國文學系就讀,以優異表現獲得東京大學獎學金,喜好法國哲學家與文學家沙特、卡繆的作品,思想受存在主義潤澤,並開始撰寫小說、劇本、詩和評論。一九五八年,以《飼養》獲第三十九屆芥川賞。一九六三年,先天性頭蓋骨異常的長子光出生,隨後訪查廣島原爆地區,改變了大江健三郎的文學和人生。此後,大江文學便朝向「鼓勵人給予勇氣」的目標發展,並且著重家庭、鄉村、森林等微觀世界的描摹,關懷範疇更擴及核能危機、地球環保等人類當前面臨的關鍵課題。一九九四年,大江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指出,其作品「開闢了二戰後日本文學的新途」,「以詩性的創造力...

大江健三郎 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

一九三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出生於日本四國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在戰後的民主主義下度過了少年時期,一生購得的第一本書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高中於故鄉松山完成學業。一九五四年四月考取東京大學文科,進入法國文學系就讀,以優異表現獲得東京大學獎學金,喜好法國哲學家與文學家沙特、卡繆的作品,思想受存在主義潤澤,並開始撰寫小說、劇本、詩和評論。一九五八年,以《飼養》獲第三十九屆芥川賞。一九六三年,先天性頭蓋骨異常的長子光出生,隨後訪查廣島原爆地區,改變了大江健三郎的文學和人生。此後,大江文學便朝向「鼓勵人給予勇氣」的目標發展,並且著重家庭、鄉村、森林等微觀世界的描摹,關懷範疇更擴及核能危機、地球環保等人類當前面臨的關鍵課題。一九九四年,大江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指出,其作品「開闢了二戰後日本文學的新途」,「以詩性的創造力,密切結合現實和神話,表現想像的世界,並對人間樣態做出衝擊性的描述」。面對獲獎,大江從文化角度審視,認為自己的獲獎乃是日本文學「邊緣對中心的勝利」。

●瑞典文學院常務祕書、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授獎辭:「核武器的悲慘後果是與腦功能障礙的兒子自然關聯的另一主題。大江以沙特式存在主義的哲學要素——人生的悖謬、無可逃遁的責任、人的尊嚴——貫徹他的作品,形成大江文學的一個特徵……大江說,他的眼睛並沒有盯著現世的聽眾,他只是在對日本的讀者說話。但他的作品卻存在『變異的現實主義』這種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契機、嶄新的見解、充滿凝練的詩意象,這讓回歸自我主題的強烈迷戀消除了語言等障礙。我們終於對作品中的人物感到親切,對其變化感到驚詫,理解到作者關於真實與肉眼所見一切均無價值此一見解。價值存在於另一層次,往往從眾多變相的人事物中產生純人文主義的最終理想形象,一種我們都關注的感人形象。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