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上下

联合创作 · 2023-10-10 17:06

本書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

小說的核心是曹家蝸居數十年的閣樓,

以抒情救贖現實的紊亂與艱辛,寫身體的禁錮,

娓娓道出一個反常的時代,自有一股動人力量。

我家是一間閣樓,閣樓兩面傾斜的屋頂和屋頂下的樓板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由於閣樓的那種緊湊的建築特點,不宜架床,但那三角形的兩個尖角下卻是打地鋪的好地盤。兩張地鋪,一南一北,北頭是父親和兩個哥哥睡,南頭是母親、我,和我的小妹妹。一家六口在遠離故土的一個窄小的空間裡,悄悄地享受著天賜的光陰。

這本小說以曹冠龍個人成長過程為基礎,敘述一個上海下層家庭如何經歷共和國一次又一次的風暴。以曹家一家人蝸居數十年的閣樓為核心,曹冠龍寫侷促陰濕的空間,動輒得咎的身體,毫無私密的起居,幾乎可以成為社會主義生活的隱喻。然而比起外面天翻地覆的變化,這閣樓一角還是曹冠龍稱之為「家」的所在,為他慘淡的青少年歲月留下最後一...

本書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

小說的核心是曹家蝸居數十年的閣樓,

以抒情救贖現實的紊亂與艱辛,寫身體的禁錮,

娓娓道出一個反常的時代,自有一股動人力量。

我家是一間閣樓,閣樓兩面傾斜的屋頂和屋頂下的樓板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由於閣樓的那種緊湊的建築特點,不宜架床,但那三角形的兩個尖角下卻是打地鋪的好地盤。兩張地鋪,一南一北,北頭是父親和兩個哥哥睡,南頭是母親、我,和我的小妹妹。一家六口在遠離故土的一個窄小的空間裡,悄悄地享受著天賜的光陰。

這本小說以曹冠龍個人成長過程為基礎,敘述一個上海下層家庭如何經歷共和國一次又一次的風暴。以曹家一家人蝸居數十年的閣樓為核心,曹冠龍寫侷促陰濕的空間,動輒得咎的身體,毫無私密的起居,幾乎可以成為社會主義生活的隱喻。然而比起外面天翻地覆的變化,這閣樓一角還是曹冠龍稱之為「家」的所在,為他慘淡的青少年歲月留下最後一縷溫馨的回憶。

曹冠龍

一九四五年出生於江西省,七○年代末開始創作小說,陸續發表在《上海文學》,其早期作品被譽為大陸傷痕文學的巔峰。一九八七年赴美學習,波士頓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碩士畢業,主修雕塑。一九九四年,加州大學出版了由他本人主譯的英文版(The Attic),《紐約時報書評》稱其為卡夫卡級別的文學作品。著有《紅杜鵑》、《沉》等小說作品。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