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mode d'emploi

联合创作 · 2023-10-13 01:06

乔治·佩雷克,1936年3月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第20区维兰街24号,父母都是刚到法国不久的波兰犹太人移民。1940年6月父亲战死。1943年2月,30岁的母亲被关进集中营,从此杳无音讯。20岁时,他自信必将成为小说家,1965年29岁时出版第一部小说《物》,随即斩获勒诺多文学奖,从此以大约每年出版一部作品的速度写作,直至1982年去世。在人生最后的十五年中,他是奇特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的核心成员,这个“潜在文学工场”向作家们提出了各种挑战:S-7写作法、漏字文、离合诗、回文、置换、异位构词法及其它大量“限制性写作”。佩雷克曾写过一本没有使用字母“e”的小说,接着又写了一本元音字母只使用“e”的小说与之对应。这类文字能力似乎是他的天性。他的悲剧性家史使得他在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着某种难以表达,甚至是不可表达的情感。佩雷克从不告诉读者什么是好...

乔治·佩雷克,1936年3月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第20区维兰街24号,父母都是刚到法国不久的波兰犹太人移民。1940年6月父亲战死。1943年2月,30岁的母亲被关进集中营,从此杳无音讯。20岁时,他自信必将成为小说家,1965年29岁时出版第一部小说《物》,随即斩获勒诺多文学奖,从此以大约每年出版一部作品的速度写作,直至1982年去世。在人生最后的十五年中,他是奇特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的核心成员,这个“潜在文学工场”向作家们提出了各种挑战:S-7写作法、漏字文、离合诗、回文、置换、异位构词法及其它大量“限制性写作”。佩雷克曾写过一本没有使用字母“e”的小说,接着又写了一本元音字母只使用“e”的小说与之对应。这类文字能力似乎是他的天性。他的悲剧性家史使得他在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着某种难以表达,甚至是不可表达的情感。佩雷克从不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文学,他的任务仅仅是表现这种现实,然后静静等待另一个人超越时空来探究他未完成的棋局。1982年3月3日,佩雷克因肺癌去世,此时距他的46周岁生日仅有4天。他也许是唯一一位由于绝顶天才、异常决绝,而一再推迟被公众认知的当代文学大师,命运般地“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与其同为“法兰西三星”的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获得诺奖,而他自己则英年早逝。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