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变

联合创作 · 2023-09-11 21:00

本书为当代西方易学研究的代表之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利用近数十年尤其近年来发表的出土材料,历经四十年积累而成,在《周易》的成书及其早期演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书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周易》传世和早期文本、古代中国的占卜哲学、龟卜、蓍草占卜、《周易》文本与蓍草占卜和诗性的想象(主要结合《诗经》);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探讨了卦画、卦辞、爻辞、卦爻之间的结构与关系,以及卦序和《易》之卜筮与哲学。本书包含了许多夏含夷教授自己对于《易》的思考、观点和独到看法,比如:他认为占卜可以看成是祷告,占人其实是将人的愿望表达出来的过程,蓍草占卜虽与龟卜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所传达出来的内容没有实质的不同;研究《周易》应当结合经典,探寻其中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及思想背景,《诗经》是不可忽视的文本之一;对卦爻的研究应注意其与...

本书为当代西方易学研究的代表之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利用近数十年尤其近年来发表的出土材料,历经四十年积累而成,在《周易》的成书及其早期演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书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周易》传世和早期文本、古代中国的占卜哲学、龟卜、蓍草占卜、《周易》文本与蓍草占卜和诗性的想象(主要结合《诗经》);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探讨了卦画、卦辞、爻辞、卦爻之间的结构与关系,以及卦序和《易》之卜筮与哲学。本书包含了许多夏含夷教授自己对于《易》的思考、观点和独到看法,比如:他认为占卜可以看成是祷告,占人其实是将人的愿望表达出来的过程,蓍草占卜虽与龟卜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所传达出来的内容没有实质的不同;研究《周易》应当结合经典,探寻其中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及思想背景,《诗经》是不可忽视的文本之一;对卦爻的研究应注意其与数字卦的联系,不能局限于以前较为简单的阴阳爻;等等。

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

1952年生,美国汉学家,曾师从爱新觉罗•毓鋆和汉学家倪德卫(David S.Nivison)、吉德炜(David N.Keightley)学习文言文和古文字,长期从事中国上古历史文化、古文字出土文献的研究。代表作品有《古史异观》《温故知新录:商周文化史管见》《孔子之前:中国经典的创造研究》《重写中国古代文献》《兴与象:中国古代文化史论集》,近年陆续在我社出版《重写中国古代文献》(2012)、《海外夷坚志》(2016)、《西观汉记》(2018)、《三代损益记》(2020)等。

译者

蒋文

1986年生,现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先秦秦汉出土文献、古文字,目前主要致力于以《诗》《书》及相关出土文献为核心的上古汉语词义研究。著有《先秦秦汉出土文献与〈诗经〉文本的校勘和解读》...

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

1952年生,美国汉学家,曾师从爱新觉罗•毓鋆和汉学家倪德卫(David S.Nivison)、吉德炜(David N.Keightley)学习文言文和古文字,长期从事中国上古历史文化、古文字出土文献的研究。代表作品有《古史异观》《温故知新录:商周文化史管见》《孔子之前:中国经典的创造研究》《重写中国古代文献》《兴与象:中国古代文化史论集》,近年陆续在我社出版《重写中国古代文献》(2012)、《海外夷坚志》(2016)、《西观汉记》(2018)、《三代损益记》(2020)等。

译者

蒋文

1986年生,现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先秦秦汉出土文献、古文字,目前主要致力于以《诗》《书》及相关出土文献为核心的上古汉语词义研究。著有《先秦秦汉出土文献与〈诗经〉文本的校勘和解读》(中西书局,2019年8月),已翻译夏含夷论文多篇。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