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與半島
『島與半島』真實地展現了七三一七五年的香港社會
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劉以鬯寫長篇小說『島與半島』,企圖為香港歷史加一個注釋。『島與半島』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虛構的敘述;一部分是非虛構的敘述,合在一起,成為另一類雙線敘述。小說是虛構的,為了增加虛構情節的可信性,將社會生活的真實現象融進虛構情節,組成橫式結構。
鑒於複雜情節不易重現真實,在寫『島與半島』時,作者盡量減少這篇小說的故事性,不用曲折離奇、錯綜繁雜的故事去迎合讀者趣味。
『島與半島』寫了一些平凡人的平凡事,既沒有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沒有錯綜複雜的情節,只寫了某商行的職員沙凡一家的所見所聞及所經歷的事情。但讀過小說的人都會被作家如此真實而深刻地展現七三一七五年香港社會生活而拍案叫絕。作家筆下的香港是個充滿矛盾的社會,既有它可愛的一面,更有在美麗外衣掩蓋下醜惡的一面。小說以冷峻的筆調,揭露了香港那...
『島與半島』真實地展現了七三一七五年的香港社會
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劉以鬯寫長篇小說『島與半島』,企圖為香港歷史加一個注釋。『島與半島』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虛構的敘述;一部分是非虛構的敘述,合在一起,成為另一類雙線敘述。小說是虛構的,為了增加虛構情節的可信性,將社會生活的真實現象融進虛構情節,組成橫式結構。
鑒於複雜情節不易重現真實,在寫『島與半島』時,作者盡量減少這篇小說的故事性,不用曲折離奇、錯綜繁雜的故事去迎合讀者趣味。
『島與半島』寫了一些平凡人的平凡事,既沒有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沒有錯綜複雜的情節,只寫了某商行的職員沙凡一家的所見所聞及所經歷的事情。但讀過小說的人都會被作家如此真實而深刻地展現七三一七五年香港社會生活而拍案叫絕。作家筆下的香港是個充滿矛盾的社會,既有它可愛的一面,更有在美麗外衣掩蓋下醜惡的一面。小說以冷峻的筆調,揭露了香港那段時期的種種弊病,從而為七三一七五年的香港加上一個『注釋』。
據作家自述,「『島與半島』於一九七三年冬開始在『星島晚報』連載,到一九七五年結束,長六十五萬字。為了使這部寫得相當鬆散的小說能夠凝聚、集中些,我刪掉了五十幾萬字。」
劉以鬯,原名劉同繹,1918年12月7日生於上海,2018年6月8日在香港去世。祖籍浙江鎮海。1941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48年底定居香港。1941–2000年,先後在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任報紙副刊編輯、出版社和雜誌總編輯。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已有數十本著作問世。主要作品包括小說集《酒徒》、《對倒》、《寺內》、《陶瓷》、《島與半島》、《天堂與地獄》、《打錯了》、《多雲有雨》;散文和雜文合集《不是詩的詩》、《他的夢和他的夢》;文學評論集《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短綆集》、《見蝦集》、《暢談香港文學》等。作品屢獲獎項,入選海內外多種作品選本、鑑賞辭典和大學教材,並被譯為英、法、意、法蘭德斯和日語。2001至2012年,先後榮膺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教授銜、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香港書展及文學節首屆「年度文學作家」;香港藝術...
劉以鬯,原名劉同繹,1918年12月7日生於上海,2018年6月8日在香港去世。祖籍浙江鎮海。1941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48年底定居香港。1941–2000年,先後在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任報紙副刊編輯、出版社和雜誌總編輯。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已有數十本著作問世。主要作品包括小說集《酒徒》、《對倒》、《寺內》、《陶瓷》、《島與半島》、《天堂與地獄》、《打錯了》、《多雲有雨》;散文和雜文合集《不是詩的詩》、《他的夢和他的夢》;文學評論集《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短綆集》、《見蝦集》、《暢談香港文學》等。作品屢獲獎項,入選海內外多種作品選本、鑑賞辭典和大學教材,並被譯為英、法、意、法蘭德斯和日語。2001至2012年,先後榮膺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教授銜、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香港書展及文學節首屆「年度文學作家」;香港藝術發展局「傑出藝術貢獻獎」;香港特區政府榮譽勳章和銅紫荊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