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国学(精装珍藏版)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单册、套装同步上市!季羡林一生国学研究结晶,国学大师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以中西方文化学养为基础,带领读者以宏观视角理解国学。
-----编辑推荐-----
★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全14册包括:《季羡林谈国学》《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季羡林谈佛》《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治学·写作》《赋得永久的悔》《红》《一生的远行》《彼岸印迹》《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象牙塔日记》《悼念忆:师友回忆录》《风风雨雨一百年》。
★ 该选集是季羡林老先生在三零一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可以媲美全集。季老在序言中说:“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单册、套装同步上市!季羡林一生国学研究结晶,国学大师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以中西方文化学养为基础,带领读者以宏观视角理解国学。
-----编辑推荐-----
★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全14册包括:《季羡林谈国学》《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季羡林谈佛》《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治学·写作》《赋得永久的悔》《红》《一生的远行》《彼岸印迹》《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象牙塔日记》《悼念忆:师友回忆录》《风风雨雨一百年》。
★ 该选集是季羡林老先生在三零一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可以媲美全集。季老在序言中说:“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此次出版的自选集完全遵照季老“存真求实”的意愿,在精选的基础上收录季老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
★ 正如文集跋文作者梁衡先生所说,“(季)先生学问之衣钵,自有专业人士接而传之。然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则应为学术界、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所学、所重。而这一切又都体现在先生的文章著作中。于是遂建议于先生全部著作中,选易普及之篇,面对一般读者,编一季文普及读本。”
★ 在《谈国学》中,季羡林用“漫谈”式的短小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国学”概念、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古代历史、文学与佛教等问题等,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分享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与沉思。
-----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内容简介:面对“国学热”,季羡林晚年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主张以开放宏观的视角看待国学。他认为凡是中国特有的,不同于外国文化的,都可以列在国学之内;中国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他们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同时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属于国学的范围。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