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

联合创作 · 2023-09-26 01:05

对于目前已经全面脱贫的中国来说,“饥饿”是吾辈人生中“未涉之地”。但这对于世界、世界历史来说,“饥饿”都是人类深刻的伤疤。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一、二战前后这段对于英国现代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内,“饥饿”如何塑造了英国的乃至世界的历史、政治以及人文情怀。相信本书,可以填补你认知对空缺,或者创造你认知的空缺。

本书主要阐述了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40年代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在英帝国的范围内,饥饿含义的变迁以及治理饥饿的现代体系的形成。本书涉及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年代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用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史实提供了研究现代饥饿史的新思路。

作者认为,英帝国在改变饥饿的含义和现代饥饿救济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这一阶段的英国可以作为现代征服饥饿的典范。作者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讲述了人们理解饥饿和感受饥饿的显著变化史,追踪了现代人对饥...

对于目前已经全面脱贫的中国来说,“饥饿”是吾辈人生中“未涉之地”。但这对于世界、世界历史来说,“饥饿”都是人类深刻的伤疤。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一、二战前后这段对于英国现代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内,“饥饿”如何塑造了英国的乃至世界的历史、政治以及人文情怀。相信本书,可以填补你认知对空缺,或者创造你认知的空缺。

本书主要阐述了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40年代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在英帝国的范围内,饥饿含义的变迁以及治理饥饿的现代体系的形成。本书涉及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年代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用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史实提供了研究现代饥饿史的新思路。

作者认为,英帝国在改变饥饿的含义和现代饥饿救济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这一阶段的英国可以作为现代征服饥饿的典范。作者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讲述了人们理解饥饿和感受饥饿的显著变化史,追踪了现代人对饥饿的理解的三大转变(神圣观、道德观、社会观),梳理了现代营养史与饥饿史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对饥饿的理解的转变也促成了治理饥饿的方式的转变,随着各种新观点和新方案的涌现,产生了饥饿的权力观、政治观和消除饥饿的治国方略。随着治理饥饿的现代体系逐渐形成,英国人开始重新反思社会民主和福利国家政治。

詹姆斯·弗农(James Verno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英国史、英帝国史、帝国史与全球化的比较研究。

主要著作有:《远方的陌生人:英国是如何成为现代国家的》《政治与人民:1815—1867年的英国政治文化研究》《再读宪法:19世纪英国政治史的解读》《英帝国古怪的自由现代性》《英国现代史:1750年至今》等。

译者简介

沈凌,法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外国语言与文化教研室副教授。出版专著《比较视域下的中共执政决策机制研究》,译著《维多利亚时代的政治文化:合情顺理》(合译)等,发表《“欧洲2020战略”实践与启示》《英国高等教育理念》等多篇学术论文。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