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抗争政治
1990年代以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中心性问题,《“气”与抗争政治》通过几个案例的深入比较分析,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群体抗争行动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转变,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
作者认为,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并不是一个概念。中国目前社会矛盾虽然突出,但政治仍保持稳定。为了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消除“不稳定幻象”,形成关于社会稳定的新思维;缓解维稳工作的压力,形成宽松和理性的问题解决氛围;破除僵硬的维稳机制,形成以利益均衡机制为主导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
本书通过几个案...
1990年代以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中心性问题,《“气”与抗争政治》通过几个案例的深入比较分析,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群体抗争行动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转变,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
作者认为,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并不是一个概念。中国目前社会矛盾虽然突出,但政治仍保持稳定。为了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消除“不稳定幻象”,形成关于社会稳定的新思维;缓解维稳工作的压力,形成宽松和理性的问题解决氛围;破除僵硬的维稳机制,形成以利益均衡机制为主导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
本书通过几个案例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抗争政治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
应星,1968年生于重庆市。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教育社会史等。著有:《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专著),(简体版:三联书店,2001;繁体版:(香港)文化中国出版社,2010)、《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专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气"与抗争政治》(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农户、集体与国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从科场的终结到学府的分岔》,(三联书店,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