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絮語
「我沉醉了,我屈從了……」
Je m’abîme, je succombe...
蒙田之後,最富才華的散文家;
沙特之後,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
羅蘭.巴特 百年限量紀念
(全新審定版/典藏再現)
「對了。胡話,癡言,譫語。
正是巴特所神往的一種行文載體,一種沒有中心意義的、快節奏的、狂熱的語言活動,一種純淨、超脫的語言烏托邦境界。
沉溺於這種「無底的、無真諦的語言喜劇」便是對終極意義的否定的根本方式。遙望天際,那分明的一道地平線難道就是大地的終段?
不,它可以無限制地伸展。
語言的地平線又何嘗不是這樣。 」
──汪耀進
/王志弘.設計/
絮語:連續不斷地低聲說話。 嘮叨的話。
「說到底,《絮語》便是對正在敘述中的戀人的寫照」
戀愛中兩個「話語主體」的表現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1/12-1980/3/26〉20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是繼沙特之後,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也是在蒙田之後,最富才華的散文家。
巴特是以結構主義觀察文化現象的先驅,並將符號學推向法國學術界的前沿,勾勒出結構主義「文學科學」的藍圖。巴特對於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和解構主義等等皆有極大影響,應用更廣及電影、廣告、音樂、時尚、設計、建築等領域。
■譯者簡介
汪耀進
1958年生於江蘇鎮江。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國語文學系,1986年獲該系英美文學碩士學位,並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電影美學。曾發表〈盲人與悲劇〉、〈東邊日出西邊雨〉、〈老井──子宮還是墳墓〉等論文。並曾譯著《角度的變換:西方文學批評方法諸種》,編著《意象批評》。
■審定...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1/12-1980/3/26〉20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是繼沙特之後,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也是在蒙田之後,最富才華的散文家。
巴特是以結構主義觀察文化現象的先驅,並將符號學推向法國學術界的前沿,勾勒出結構主義「文學科學」的藍圖。巴特對於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和解構主義等等皆有極大影響,應用更廣及電影、廣告、音樂、時尚、設計、建築等領域。
■譯者簡介
汪耀進
1958年生於江蘇鎮江。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國語文學系,1986年獲該系英美文學碩士學位,並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電影美學。曾發表〈盲人與悲劇〉、〈東邊日出西邊雨〉、〈老井──子宮還是墳墓〉等論文。並曾譯著《角度的變換:西方文學批評方法諸種》,編著《意象批評》。
■審定者簡介
劉俐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巴黎第三大學影劇學院研究。曾任巴黎台灣文化中心(簡稱巴文中心)主任和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譯有《劇場及其複象》、《電影美學》、《趙無極自畫像》、《攝影大師對話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