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之城
一生致力於大腦解密,並以《睡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等著作聞名於世的神經內科醫師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曾在2015年出版的自傳首度公開自己的同志身分,並談及他的摯愛——作家比爾.海耶斯。數月後,薩克斯辭世,2017年,海耶斯透過這本《不眠之城》訴說從頭,緬懷與薩克斯相伴的紐約歲月。
2009年,海耶斯因伴侶驟逝、傷痛欲絕,搬到紐約重建人生。這城市夜不停歇的節奏撫慰了長期失眠的他,街角眾生的百態賦予他重生的活水。然後,意想不到地,他和75歲的薩克斯相遇、相知、相惜,一路相伴到生命的盡頭。
海耶斯用如詩如歌的文字、照片與日記,描寫紐約街頭巷尾的人情溫暖,並回憶與薩克斯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善感而富於同理的書寫,見證了兩人超越藩籬的愛,是獻給薩克斯的情書,是獻給紐約的詩歌,也是獻給平凡眾生的禮讚!
本書特色
●伴侶驟逝,長期失眠,身為同...
一生致力於大腦解密,並以《睡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等著作聞名於世的神經內科醫師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曾在2015年出版的自傳首度公開自己的同志身分,並談及他的摯愛——作家比爾.海耶斯。數月後,薩克斯辭世,2017年,海耶斯透過這本《不眠之城》訴說從頭,緬懷與薩克斯相伴的紐約歲月。
2009年,海耶斯因伴侶驟逝、傷痛欲絕,搬到紐約重建人生。這城市夜不停歇的節奏撫慰了長期失眠的他,街角眾生的百態賦予他重生的活水。然後,意想不到地,他和75歲的薩克斯相遇、相知、相惜,一路相伴到生命的盡頭。
海耶斯用如詩如歌的文字、照片與日記,描寫紐約街頭巷尾的人情溫暖,並回憶與薩克斯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善感而富於同理的書寫,見證了兩人超越藩籬的愛,是獻給薩克斯的情書,是獻給紐約的詩歌,也是獻給平凡眾生的禮讚!
本書特色
●伴侶驟逝,長期失眠,身為同志的作者以獨具的善感與同理心,刻劃紐約街頭巷尾不為人知的故事。
●身為以《睡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聞名於世的科學作家奧立佛‧薩克斯的伴侶,作者透過本書紀念這段生死祕愛。
●四十餘幅攝影作品,三十餘篇優美散文,以及最真實的隨筆日記,圖文並茂,不僅看見科學大師生活日常,也挑動現代人內心渴望的生活情味。
感動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呂嘉惠/心理師、性諮商師、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執行長
吳佳璇/作家、精神科醫師
林克明/精神醫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譽教授
洪裕宏/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莊慧秋/文字工作者、心靈寫作帶領人
張亦絢/作家
楊 照/作家、文學評論人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賴杞豐(二哥)/家族治療師、Funky酒吧創辦人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瞿欣怡/作家
四方佳評
淒美動人!讀者會發現自己希望這兩個人擁有更多的時間,但正如海耶斯所說的那樣,他們沒有浪費時間。──《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比爾‧海耶斯能力不凡……他是既是科學作家,也是傳記作者,還是文化解讀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海耶斯的書將看似不同的記憶線編織成一個庇護所──一個祕密的地方,人們可以擺脫過往執著的遺留,並準備再次重生。──《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海耶斯捕捉到了紐約市狂熱、令人振奮的節奏,以及他與薩克斯度過的奇思妙想,既有趣又浪漫。──《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
買一盒紙巾,為雪祈禱,這是二月份完美的週末閱讀。你將因這對戀人擁有的時間不夠長,卻已盡力美好,而落淚和拍手。──《新聞周刊》(Newsweek)
這本書在沉默和視覺上雄辯,因為它在講述內心的祕密…… 《不眠之城》的成就在於一種近乎托爾斯泰的直接和具體觀察,既腳踏實地,又有著徹底的遠見卓識。──《灣區報導》(Bay Area Reporter)
對生活和愛情的獨特而充滿活力的慶祝。── 《Kirkus評論》(Kirkus Reviews)
這是本幫忙我們更深入了解奧立佛‧薩克斯的好書,而作者以攝影捕捉不少薩克斯彌足珍貴的鏡頭、紐約市人物風景,都帶給讀者意外的驚喜。──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作者與薩克斯的戀情,無妨說是他對這個城市的愛的極致表現。他們的愛情,儘管短暫,已然豐富了各自的生命。──林克明/精神醫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譽教授
生活裡的點滴,真實、犀利的浮現在每一幀照片裡。坦誠如實的字句,淡淡的,卻又緊扣心弦,他們是那樣勇敢,面對不容易的人生。──賴杞豐(二哥)/家族治療師、Funky酒吧創辦人
如果你曾被奧立佛‧薩克斯筆下的案例深深吸引、曾對他臨終前的出櫃感到訝異,那麼,我們終於有機會看到他最貼身、最親近、也最藝術的人物側記。──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兩個優秀靈魂之間的愛情,近景是日常生活的細微瑣事、私密對話,背景是紐約這個複雜城市的眾生百態、吉光片羽。深情、哀傷且動人。──莊慧秋/文字工作者、心靈寫作帶領人
不論因為何種機緣,當你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並翻開了其中某一頁時,別懷疑,此刻,幸福已然降臨。──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比爾.海耶斯,屬於那種兼擅圖像與文字的創作者,他傾吐、他捕捉、他紀錄——絕不含糊,絕不霸道——這種甜蜜神氣的書寫,真是我們所說的「戀人的志業」。──張亦絢/作家
書中所描述的細節,完全突破我們對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刻板印象,以為老人無法談戀愛,但事實恰恰相反。──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作者的文筆,一如他的攝影作品,題材是平凡的生活日常,然而取景的美、手法的細膩,卻像是高明的紀錄片導演,沒有任何刻意造作,就在平淡的紀錄中流洩出愛。──呂嘉惠/心理師、性諮商師、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執行長
《不眠之城》是一本極好的回憶錄,書中的奧立佛‧薩克斯活生生如在眼前──一幅生動的雙人畫像,紐約市的街坊與人盡現於筆端。結尾尤見細膩,讓人心痛又愉悅。──Joyce Carol Oates/美國知名作家,普立茲獎提名人
一本難得一見的好書,寫愛,寫生活,寫心靈,寫奧立佛‧薩克斯的愛心與才華,寫紐約,寫歡笑與創作。──Anne Lamott/美國知名作家
一如紐約這個城市,比爾‧海耶斯的筆下有讚美有酸楚,這本書結合了「回憶與慾望」,寫下了一個令人心碎而又華美的故事,其間有愛,有喪失,有重生。──Azar NafisiA/伊朗裔美國知名作家
銳利的眼光,加上一台對街頭生活敏感的相機,海耶斯寫下了一部動人的回憶錄,道盡了地方於人類心靈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本書屬於靜夜,令人動情而又引人遐思,書中的每一句我無不喜愛。──Terry Tempest Williams/美國知名作家
貼身的描述,一個科學巨人躍然紙上。一本罕見的好書。──Jad Abumrad/黎巴嫩裔美國知名電台主持人、製作人
作者簡介
比爾‧海耶斯 Bill Hayes
196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作家、攝影家。著作包括《解剖學家》(Anatomist)、《五夸脫》(Five Quarts)及《睡魔》(Sleep Demons)。他是古根漢獎(Guggenheim Fellowship)非小說類得獎人(2013-14),也是羅馬美國學院駐院作家。作品屢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同時也刊載於《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沙龍》(Salon)及其他刊物。攝影作品見於《浮華世界》(Vanity Fair)、《紐約時報》及《紐約客》(The New Yorker),第一本攝影集《傷心紐約》(How New York Breaks Yor Heart)於2018年問世。現居紐約。網站網址:billhayes.co...
作者簡介
比爾‧海耶斯 Bill Hayes
196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作家、攝影家。著作包括《解剖學家》(Anatomist)、《五夸脫》(Five Quarts)及《睡魔》(Sleep Demons)。他是古根漢獎(Guggenheim Fellowship)非小說類得獎人(2013-14),也是羅馬美國學院駐院作家。作品屢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同時也刊載於《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沙龍》(Salon)及其他刊物。攝影作品見於《浮華世界》(Vanity Fair)、《紐約時報》及《紐約客》(The New Yorker),第一本攝影集《傷心紐約》(How New York Breaks Yor Heart)於2018年問世。現居紐約。網站網址:billhayes.com
海耶斯長期受失眠所苦,第一本著作《睡魔》即以此為主題而生。他長年服務於愛滋病基金會,接觸患者的病、死歷程。居住在舊金山期間曾有過一位交往十六年的同性伴侶,伴侶死於心臟病突發後,海耶斯轉往紐約展開新生活,並遇見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兩人相伴至薩克斯過世。種種經歷,讓海耶斯形容自己的生命彷彿是「被死亡染色」(Colored by death)。
譯者簡介
鄧伯宸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輯、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獲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專事譯作。譯有《影子大地》、《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哭泣的橄欖樹》(立緒)、《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一日浮生》、《寫,在燦爛的春天》、《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心靈工坊)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