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一己之福

联合创作 · 2023-10-10 17:13

宗教史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在设法了解一个宗教传统中人们的生活与宗教的关系。如果某一种宗教传统能够在一群人之中流传长久,除了其教义之外,必定是由于这种宗教信仰能够与人们的生活契合。本书运用大量的文献、考古材料,并结合西方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及其以前的中国民间信仰的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梳和辨析,追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发展的大势,从人外力量的性质、感应式的宇宙观、死亡与死后世界、人的神化等方面来看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提出从官方、知识分子、民间三方面解读古代宗教现象的方法,为更准确地理解佛教、道教形成之前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是我国第一位埃及学博士,先为台湾“中研院”研究员,中学和西学的双重视角,使本书成为中国上古民间信仰研究的重要著作。

蒲慕州,1952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75),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埃及学博士(1984)。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及人类系兼任教授。著有专书:《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尼罗河畔的文采——古埃及文选》、《中国文化史》(与熊秉真合著)、《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化史》。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