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戰爭論·戰爭史大觀(二版)
是什麼樣的佛教信徒卻發動戰爭(一九三一年)?
是什麼樣的軍人其演講速記經整理後刊行,而在當年(一九四〇年)銷售幾十萬?
是什麼樣的日本人說萬一東京中央政府若要反對滿洲國的成立(一九三二年),主張要關東軍全部拋棄日本國籍加入滿洲國?
此一謎樣矛盾的人便是石原莞爾。
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這一天,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瀋陽事變,此一企圖以武力改變國界的軍事冒險行動是由少數關東軍少壯派軍官們所發動,其中核心人物是策劃者石原莞爾。是什麼樣的戰略思考讓他不惜「下克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樁以武力改變現行國界的武裝行動呢?在事變之前,石原看到當時世界主要可分作四個集團(美、歐、蘇、日)。而爆發最終戰爭、迎接世界統一前夕,將由奉行王道的東方(日本)與施行霸道的西洋(美國)進行最終的決戰,此設想下日本必須為即將來臨的戰爭做好準備,因此石原策劃了事變,...
是什麼樣的佛教信徒卻發動戰爭(一九三一年)?
是什麼樣的軍人其演講速記經整理後刊行,而在當年(一九四〇年)銷售幾十萬?
是什麼樣的日本人說萬一東京中央政府若要反對滿洲國的成立(一九三二年),主張要關東軍全部拋棄日本國籍加入滿洲國?
此一謎樣矛盾的人便是石原莞爾。
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這一天,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瀋陽事變,此一企圖以武力改變國界的軍事冒險行動是由少數關東軍少壯派軍官們所發動,其中核心人物是策劃者石原莞爾。是什麼樣的戰略思考讓他不惜「下克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樁以武力改變現行國界的武裝行動呢?在事變之前,石原看到當時世界主要可分作四個集團(美、歐、蘇、日)。而爆發最終戰爭、迎接世界統一前夕,將由奉行王道的東方(日本)與施行霸道的西洋(美國)進行最終的決戰,此設想下日本必須為即將來臨的戰爭做好準備,因此石原策劃了事變,讓滿洲國一方面作為日蘇緩衝地區、另一方面努力開發東北豐富的資源以扮演戰略基地。
那麼石原心中的「最終戰爭論」是什麼?在第一部「最終戰爭論」中,他所論及的世界戰爭的預言,在其背後是有宗教上的信仰。曰佛滅後歷經正法之千年,再經像法之千年,此後進入末法時代,世界是為戰爭紛擾不斷之境界。依據日蓮宗法華經的預言,世界統一、普世和平之前會出現最終戰爭,人類世界在經過最終戰爭之後便會迎來和平。
第二部的《戰爭史大觀》其論述要旨可說是第一部的《最終戰爭論》之加強版和延伸閱讀版,對於以腓特烈大帝和拿破崙為主軸的歐洲戰史著墨頗多,對戰略、戰術、戰鬥等各層次的講解更為深入。此戰史研究部分的總合理解,是少見能系統地科學地研究戰爭與軍事的作品,對於今日的我們理解西方近代史依然很有助益。
作者簡介
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以「世界最終戰爭論」等軍事思想而知名於世。是日本陸軍界中的奇人, 有著「帝國陸軍異端兒」稱號。
在擔任關東軍作戰參謀時期,與板垣征四郎共同策劃柳條湖事件,是成功引發九一八事變的主謀,但之後與東條英機不和而被迫轉為預備役,最後因病而逃過了戰犯審判。
石原莞爾明治22年(公元1889年)出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岡市。明治40年進入陸軍軍官學校就讀,大正17年(1918)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的石原,在4年後奉派到德國,於駐德武官期間石原苦心鑽研西方近代軍事發展,從文藝復興時代的傭兵到第一次歐洲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努力研究普魯士腓特烈大帝與拿破崙兩位名將,融會貫通後形成了石原的軍事理論─決戰戰爭與持久戰爭,而論及社會條件與政體發展對軍事組織和戰爭形式的影響,成了一家之言。
回國後在昭和3年(1928)任關東軍參謀,三年後的昭和6年...
作者簡介
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以「世界最終戰爭論」等軍事思想而知名於世。是日本陸軍界中的奇人, 有著「帝國陸軍異端兒」稱號。
在擔任關東軍作戰參謀時期,與板垣征四郎共同策劃柳條湖事件,是成功引發九一八事變的主謀,但之後與東條英機不和而被迫轉為預備役,最後因病而逃過了戰犯審判。
石原莞爾明治22年(公元1889年)出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岡市。明治40年進入陸軍軍官學校就讀,大正17年(1918)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的石原,在4年後奉派到德國,於駐德武官期間石原苦心鑽研西方近代軍事發展,從文藝復興時代的傭兵到第一次歐洲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努力研究普魯士腓特烈大帝與拿破崙兩位名將,融會貫通後形成了石原的軍事理論─決戰戰爭與持久戰爭,而論及社會條件與政體發展對軍事組織和戰爭形式的影響,成了一家之言。
回國後在昭和3年(1928)任關東軍參謀,三年後的昭和6年(1931年)9月18日策劃炸毀南滿鐵路(日資),再以此為藉口用武力壓制全滿州地區,並於隔年3月1日成立滿州國。在此918事變中石原莞爾被稱為「軍事奇才」「亞洲的勞倫斯」。可是在昭和12年(1937)爆發中日戰爭之時,因主張停戰而與東條英機激烈對抗。昭和16年8月31日(1941)在東條陸軍大臣的指示下被編入預備役,剛好正值美日太平洋戰爭的前夕。此後便從事演講活動,提倡「世界最終戰爭」且公開反對美日開戰等。日本戰敗後在到山形縣庄內一帶經營農場,並為和平運動而奔走。
昭和22年(1947年)5月1日至5月2日以證人身分至東京審判酒田臨時法庭出庭。隔年1月,因軍國主義者身分而遭公職追放。昭和24年(1949)8月15日,去世。葬在山形縣飽海郡遊佐町菅里。
譯者簡介
郭介懿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業
曾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
目前為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博士生
推薦序作者簡介
楊典錕
台大歷史系老師
研究領域:
日本近現代史、近代中日關係史、日本殖民帝國史、日治時期臺灣史
最高學歷:
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日本文化研究專攻日本史學專門領域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