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联合创作 · 2023-10-12 02:43

本书是《红楼梦》的最新版本,历时 3 年修订、制作,由新世相与果麦文化联合推出。

【勘校】青春版《红楼梦》正文编校历时3年,以三大脂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为底本,综合其它脂本(列藏本、杨藏本、蒙王府本、戚序本、戚宁本、甲辰本、舒序本)及程高本等全新精校,以程高本后 40 回补足全文。吸纳近几十年来重要的红学研究成果,并参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当代校本,博采众长的同时作了大量勘误。在字词、文本结构、语言风格上全面恢复作者原笔文字,并做了一定的字词规范,以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脂批】脂批是“原貌红楼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编者团队对所有脂本超过6000条脂批进行详实研究、辩伪和评估,筛选出对当今读者真正有价值的批注,删除大量冗杂甚至误导读者的批注,保留部分精彩的回前墨、回后评以及作者原笔的回前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原貌红楼梦”精髓。这也是第一次把“脂...

本书是《红楼梦》的最新版本,历时 3 年修订、制作,由新世相与果麦文化联合推出。

【勘校】青春版《红楼梦》正文编校历时3年,以三大脂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为底本,综合其它脂本(列藏本、杨藏本、蒙王府本、戚序本、戚宁本、甲辰本、舒序本)及程高本等全新精校,以程高本后 40 回补足全文。吸纳近几十年来重要的红学研究成果,并参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当代校本,博采众长的同时作了大量勘误。在字词、文本结构、语言风格上全面恢复作者原笔文字,并做了一定的字词规范,以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脂批】脂批是“原貌红楼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编者团队对所有脂本超过6000条脂批进行详实研究、辩伪和评估,筛选出对当今读者真正有价值的批注,删除大量冗杂甚至误导读者的批注,保留部分精彩的回前墨、回后评以及作者原笔的回前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原貌红楼梦”精髓。这也是第一次把“脂批”从研究领域带给大众读者。

【青春版】为了更符合现代城市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该版本改变了过去《红楼梦》版本常见的厚重、正统装帧风格,采用国际通行的口袋书-文库版,反复斟酌每本书的大小,重量,确保它可以用一只手阅读,并可以装进大部分男生口袋和女生的手包里。

封面设计摒弃人物肖像等古典元素风格,以现代水墨艺术为范本制作。

采用北欧纯进口内文纸,轻盈、柔软,长期阅读不伤视力。

随书附赠量身设计的粉色皮书套,用于保护图书,方便随手携带而不怕被损坏。

【主题曲】青春版《红楼梦》的主题曲《红豆词》,由好妹妹乐队演唱,2016年12月正式发布。由好妹妹乐队和陈粒共同创作的青春版《红楼梦》插曲将在此后陆续发布。

【读书服务】你买到的不只是一本书,还有一份帮助你读完它的服务。

为了解决“一直没读完红楼梦”的常见痛苦,我们随书附赠一份为期30天的阅读服务。本书的购买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启用导读服务,每天获得关于当天计划阅读内容的导读。导读由世相君、本书编辑以及一群热爱红楼梦但没有野心胡编乱造的人一起制作,兼顾工具性、知识性以及趣味性,帮助人一个月时间读完红楼梦。

【专属工具App】随本书一起推出App“红楼”,包含在线辅助阅读工具,在线资料检索,“万人读红楼”社区等功能。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雍正初年,在统计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雪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晚期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性情高傲,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生活在我国已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封建末世,在其后期又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因而对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有较具体的感受,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书中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雍正初年,在统计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雪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晚期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性情高傲,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生活在我国已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封建末世,在其后期又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因而对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有较具体的感受,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书中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颂了具有异端思想的男女青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其中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找不到出路的悲观情绪。据称先后曾增删五次,但未成全书而卒;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也能诗,又善画石,但作品流传绝少。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